■文/图 本报记者 周瑞华 实习生 郑宏寅
“这是我们在湖南农大专家的指导下,投资40多万元研制的自走式智能播种机。这里播种育秧一批可以插4000亩稻田,播种过程只要5个人运作,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力。”3月12日,常宁市智邦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小明指着正在运行的一台庞大的机械向记者介绍。据悉,该社拥有200多台套农业机械,每年除了自身种植约3000亩稻田外,还能作业服务2万亩稻田。
为搞好早稻生产,常宁市大力推进早稻专业化育(供)秧,支持大户(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集中育秧和机械抛插秧社会化服务。目前已落实集中育秧主体412个,集中育秧总面积约15万亩。
今年常宁市粮食生产目标是总播种面积86.5万亩,总产36.67万吨以上,其中早稻播种25万亩。该市正围绕“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提品质”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推进粮食产业协同创新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粮食生产任务。
当前,该市正谋划创建一批整村、整乡粮食高产典型,广泛开展双季稻高产高效“整万千百”梯级示范。重点打造三角塘、罗桥、庙前、胜桥、西岭5个万亩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带,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要办好1个千亩(或整村)双季稻高产高效示范区;每个村要办好1个百亩示范点。
为搞好粮食生产,常宁市印发了《发展粮食生产的八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对集中育秧、机插机抛、育秧大棚建设、种植大户、示范创建、耕地抛荒治理等11个方面进行资金奖补;开展农业保险,加强金融支农,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提振种粮农民信心。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该市投入粮食生产的总资金达5800余万元,较上年增加65%以上。采取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合作组织分别给予现金奖励。采取铁腕措施整治耕地抛荒,凡出现集中连片抛荒5亩以上的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要问责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