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珠晖区:
确保粮食生产工作 力度、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翻耕田地
▲插种新葡萄苗
▲为葡萄藤捆枝

  ■文/图  本报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唐兰荣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田间地头、在设施大棚里、在果园里……广大农民早已忙碌起来,一幅“人勤春来早”的动人画卷在珠晖大地徐徐展开。

  3月17日,珠晖区茶山坳镇三拓农业皇田村生态园葡萄基地负责人王伟带领果农正栽种葡萄苗,同时进行水平棚架的搭建,保证葡萄享受到充分日照与通风,同时疏通排水暗沟,免除雨后积水的困扰,保证葡萄的高产。去年以来,珠晖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寒露风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了面积和产量双稳的良好局面,落实粮食种植总面积4.8万亩,总产量达1.76万吨。全区大力发展葡萄、草莓、橘柚、蘑菇、萝卜等产业,各类果蔬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产量3.68万吨,力丰梨园和萝卜园入选粤港澳菜篮子基地。

  今年,珠晖区将围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1.21万吨以上的目标,对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治理实行县级领导包村责任制,目前,粮食生产任务已分解到各乡镇、涉农街道。该区要求,在早稻种子、化肥保障上抢抓时机,打响粮食生产“第一仗”,确保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在原有上级粮食生产惠农补贴基础上,今年,珠晖区还将对作用较大、带动效果明显的种粮大户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鼓励将撂荒地流转给有能力耕作的其他农户经营,引导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业企业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既不种植、又不流转,抛荒两年以上的,一律停发耕地地力保护补助,由村集体收回承包权,重新予以处置。要试点推广耕地认种、生产托管等模式,盘活耕地资源。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油菜等农产品生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确保粮食生产工作 力度、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两稳两提” 保“粮仓”好收成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确保粮食生产工作 力度、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2021-03-25 2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