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连帆涛 曹富蓉
连日来,耒阳乡村大地积极开展春耕备耕,田间地头上一派“春来催人勤”的繁忙景象。
在马水镇陆新村种粮大户王中元的种粮基地,农业科技推广员正在指导王中元规划土地流转、集中育秧和田间管理等技术,对于这种“面对面”传授种植技术的方式,王中元高兴地说:“既解决了种植的实际技术难题,又提高了劳种的效率,今年种粮心里有谱。”
作为农业大市、国家商品粮生产重要基地,耒阳市共有耕地面积97.04万亩,今年共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9.5万亩。该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对春耕播种、农资配送、农业指导等春耕备耕工作抢抓早抓,在确保全市落实种粮面积的同时,把科技兴农、科技备耕作为春耕生产的“重头戏”,出台相应的奖惩办法,重点扶持双季稻适度规模种植、早稻集中育秧、新型农机具购置等,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组织积极开展耕地抛荒治理;通过现场指导、发放资料、微信联系等方式,为早稻集中育秧、农作物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还储备调运早稻种60余万公斤,化肥2.45万吨,同时计划公开招标采购7万公斤早稻种子和集中育秧物资免费发放给农户,确保早稻生产工作圆满完成。
马水镇素有“耒阳粮仓”之美誉,为巩固其“粮仓”地位,该镇主动用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镇种粮大户159户,计划今年流转土地1.1万亩,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2000亩。目前,该镇早稻集中育秧播种1万亩,已超额完成3500亩。在亮源乡,盛平农机合作社正组织人员对当地农田进行机械翻耕。今年,亮源乡早稻集中育秧播种3500亩,计划流转土地5000余亩,增加双季稻种植面积1500亩。
与马水、亮源一样,在耒阳市委、市政府及农业部门的安排部署下,该市的其他各乡镇也积极行动起来,整个耒阳的粮食生产备耕已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