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花
本报讯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此刻,田间地头一片忙碌,又是一年一度春耕备耕时。如今的春耕备耕与以往有些什么不同,哪些高科技应用到了田间地头?今日,本报推出《问计于春》特别策划(详见今日07版—11版),关注衡阳各地春耕备耕情况,让大家一同来感受“人勤春来早,田间备耕忙”的律动。
你看,衡东县杨林镇小岳洲村,种粮大户胡水成流转了村里无人耕种的荒地;常宁市自走式智能播种机,让村民实现“穿皮鞋种田”;蒸湘区的田间地头,农技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衡山县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化集中育秧,春耕生产机械化水平更高了……
放眼春耕备耕一线,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行动。广袤田野上,地上跑的大农机,天上飞的无人机,田管用上大数据,智慧春耕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春季农业生产正如火如荼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