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点评 赵 群
1.近日,一段令人气愤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3名游客接连用硬物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刻划。一名女性游客在刻划后,随即将手中的硬物递给同行的男性游客。八达岭办事处的通报称,视频中拍摄的游客刻划行为发生时间为3月21日13时许,地点位于北三楼至北四楼之间,初步判断游客使用的刻划工具可能为钥匙、铁丝或其他尖利物品,刻划内容为游客姓名。
点评: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划,这是一种不道德的“留念”,不仅有碍观瞻、大煞风景,也是公共文明意识的缺失的一种体现。这种行为对文物古迹造成了破坏,在其身上留下了伤疤,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严惩。文物古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共同呵护。管住乱写乱画的手,唤醒人们对重要历史文物的珍视,要加大曝光和强化宣传齐抓,严厉惩治和变“堵”为“疏”并举。既要让不文明游客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也要不断创新解决方案,提升游客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2.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瞄准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
点评:新规为App划出底线、明确红线,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收集个人信息不能再“任性乱伸手”,不能想要多少要多少。近年来,一系列保护个人信息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有了“硬核”规定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关键在如何执行。首先,必须加强动态监管,创新监管手段。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进市场最新情况,提高技术检测能力,实现监管前置。其二,必须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针对侵犯用户隐私权的App,该整治的要及时整治,对拒不接受整治的要坚决下架,让处罚真正见到实效。
3.有口碑,却没热度;频上热搜,口碑却“扑街”。口碑与流量之间形成反差现象,在近几年的影视行业已司空见惯。流量是收视率在网络时代的一种延续和升级。因为它关乎热度和变现,很多时候甚至被当成唯一评价标准。因此,“IP+流量”成为这几年许多影视剧的标配,但同时,这也导致作品同质化、套路化严重,演员无演技,作品无内涵,“白甜宠”现象一时竟成为潮流。
点评:2020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同比降幅不少,希望减量能成为推动提质的重要契机。观众的审美素养会越来越高,不会一味地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因此,影视产业要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并紧跟时代变化,围绕题材选择、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等关键环节下功夫,最终依靠内容输出来获得口碑和流量双丰收,寻求商业属性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