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袁 骏
图/通讯员 肖亚辉
本报讯 3月20日,又是一年春分至。衡东县草市镇,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来到镇上“赶分社”,采购春耕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具、耕牛,以及各种生活、生产资料。
“赶分社”,即春分赶集,从春分前一天开始,共三天,相传明清时期的农官为“勤政亲民”、不误农事,指定春分节为交易日,使人民做好农具、耕牛、种子等准备,延续至今发展成草市镇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今年,从19日开始就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涌入草市,20日清晨6点,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筐、篓、簸箕、扁担、锄头等农具堆积如山,很多都是当地流传下的传统手工艺。铁匠、木匠、篾匠、织匠……九工十八匠走上了街头,不小心肩头碰到一个,都可能“身怀绝技”,“赶分社”的村民、商家把小小的草市镇挤得水泄不通,预示着今年的农忙时节已经到来。
如果说大宗交易,肯定是“牛市”了。在附近的一座松树林里,大大小小的耕牛拴在树上任由选择。卖牛人、买牛人三五成群,围着一头牛品头论足,各抒己见,一头牛的成交价动辄几千上万,可以说是整个“赶分社”里最贵的商品了。牛是传家宝,农家是非常重视的,在交易中,双方有一种叫“手语”的暗语,大家都不说话,而是手握着手在袖子底下打手势,最关键的是谈价格,为什么不说话而是打“手语”?用现在的话说,这涉及到“商业机密”,还有一个原因据说是牛的主人不想让牛当面见到主人要把它卖出去,场景分外有趣。
“赶分社”是一年美好期盼的开始,这种期盼从集市的买卖开始,一直延伸到了老街尽头的灵山庙。据悉,为了确保今年的“赶分社”顺利开展,草市镇党委、政府提前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全员上岗,采取流动巡逻与定点执勤的方式进行安全巡查与引导,以确保“赶分社”期间社会大局整体稳定,水路、陆路交通安全,市场交易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