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多地密集开工,开局之年投资热启动~~~1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地密集开工,开局之年投资热启动
102项重大工程蓄势待发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1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稳投资正火热启动。连日来,包括浙江、天津、湖南等多地重大项目迎来密集开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涵盖交通、能源、新型基建等领域在内的一批大手笔、大工程浮出水面。未来五年扩大有效投资的路线图已然绘就,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蓄势待发。

  业内专家表示,围绕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稳投资任务,重点还是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使得当前完成的投资在未来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3月17日,浙江省举行了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共计361个项目,总投资5823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以上项目31个。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205个,占比56.8%;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项目143个,占比39.6%。

  同一天,成都东部新区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全年首批计划实施15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913.5亿元。此前两天,天津滨海新区2021年春季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15个,总投资达1193亿元。

  这并不是个例。近期,多地重大项目迎来密集开工,2021年稳投资火热启动。3月15日,湖南湘潭高新区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要聚焦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涵盖精密轴承、半导体元件等多个门类。3月13日,海南自贸港2021年第二批110个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89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88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将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全面梳理重点建设任务,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重大项目带动投资的效果明显,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西等十余省市区发布了2021年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计划。例如,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2021年“3个100”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项目总投资超1.3万亿元,计划2021年完成投资约2780亿元,支撑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三成以上。

  蓝图绘就,102项重大工程蓄势待发

  2

  这只是未来五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蓝图的一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精准发力稳投资,包括交通基建、能源、新型基建等在内的一批大手笔、大工程浮出水面。规划纲要共设置20个专栏,提出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谈及“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设表示,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是兼顾“国家大事”和“关键小事”,有三个方面:一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攻关项目,二是基础设施领域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标志性工程,三是直接关系民生的系列重大项目。

  蓝图已然绘就,一系列具体的建设目标也浮出水面。例如,交通强国建设工程方面,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新建民用运输机场30个以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方面,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方面,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推进的同时,新型基础设施也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

  其实,多地也已相继出台新基建相关建设方案。如天津市提出,到2023年,天津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车联网应用场景覆盖区域超过600平方公里,互联网医院达到30家以上,新建10个以上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等。福建省提出,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

  扩大有效投资,重点聚焦这些领域

  3

  对于今年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将重点聚焦的领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将加大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的力度,还要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

  在补短板、调结构方面,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时推进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还要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2020年民间投资保持良好恢复势头,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54.9%。宁吉喆表示,今年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继续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两新一重”及补短板项目建设。还要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能力,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降成本政策。此外,要创新民间投资方式,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专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

  4

  业内专家表示,围绕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稳投资任务,重点还是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使得当前完成的投资在未来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当前的投资结构包括投资方向和重点,影响甚至决定了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对未来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也有很大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找准投资方向和重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说。

  对此,他建议,政府投资要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尤其是补短板、惠民生项目,且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同时,要更好地引导撬动社会投资包括企业投资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指出,要灵活安排融资模式,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的长效机制,更大程度上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专项建设基金、PSL支持基建特定领域等措施对重大基建项目进行支持。

  据宁吉喆介绍,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方面,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亿元,用于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专项规划处处长吴萨表示:“这些项目都是‘久久为功’的,有的可能不是一个五年规划,需要好几个五年规划才能完成。但是现在开始谋篇布局建设,能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构建一个‘底板’。”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102项重大工程蓄势待发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102项重大工程蓄势待发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2021-03-19 2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