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树龄在100年以上,从外观上看,极像福建武夷山3丛“大红袍”茶叶品种
因水厂提升产能改造~~~
~~~衡南县咸塘镇举行“河堤绿化美化暨义务植树活动”
~~~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岳发现珍稀野生古茶叶树
树龄在100年以上,从外观上看,极像福建武夷山3丛“大红袍”茶叶品种
古茶叶树叶片特别大
古茶叶树丛
种质资源极为珍稀

  ■文/通讯员  李明红

  图/通讯员  谭子威

  本报讯   近日,南岳区组织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南岳树木园、区茶业协会、怡绿茶业公司及南岳文化研究学者等相关人员,根据南岳史志记载和传说,在南岳金简峰之下的皇帝岩、水帘洞之上的拖木垅雷祖洞、皇帝岩东南下方的紫盖院遗址、仙人石室和广济寺等高山地带,发现野生古茶叶树。

  据南岳史志记载和传说,南岳主神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等三皇五帝传道授业于南岳金简峰之下的皇帝岩,黄帝轩辕之妻元妃雷祖曾岩居于水帘洞之上的拖木垅雷祖洞,而南岳圣帝炎帝神农及其丞祝融是中华茶祖,开创了南方农耕文明。炎帝神农在南方最大的贡献,一是发现了“南方嘉木”茶叶,二是发现和推广了“南方嘉禾”水稻。此外,史志记载,唐初广济寺毗庐洞的茶叶被列为贡茶,等等。

  在研究南岳炎黄历史和茶文化及《中国茶全书·衡阳卷》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南岳区组织相关人员,在雷祖洞之下的纯阳宫主持邓竹清,俗名邓民和道人之孙,现年73岁邓自安老人的向导下,一行欣喜地发现在南岳金简峰下的皇帝岩、水帘洞之上的拖木垅雷祖洞、广济寺及皇帝岩东南下方的仙人石室、紫盖院遗址等多处发现原生性古老茶叶树丛和幼苗,最大一株为3分枝,地径9.0厘米,高2.0米,茶叶的最大特点为叶片特别大,最大叶片长15.1厘米,宽6.7厘米,从外观上看,极像福建武夷山3丛“大红袍”茶叶品种。

  据邓自安老人介绍,皇帝岩有古老茶叶树是他爷爷告诉他的,以前每年都来采摘,一次能采摘茶鲜叶10余斤,现因年龄较大,已有20多年没来采摘了。雷祖洞之上的茶叶离邓自安老人的家很近,幼年时,同母亲每年必采。邓自安老人介绍,这几处茶叶树龄在百年以上。邓自安老人还说:“野生茶叶芽头大、白毫多、品质醇香、回味酣甜,以前不怕山高路远,每年必采。”通过了解,南岳衡山山上高海拔野生之茶称为“岳山茶”或“岳茶”,山下低海拔村民所种之茶称为“园茶”。近几十年来,南岳茶叶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62年10月至1969年11月开办的“五·七干校茶场”,地段包括南岳林场铁佛寺、广济寺、华界峰、西岒(大马颈)、南岳树木园高家坪、紫竹林、寿佛殿等地,面积2200亩左右,主要品种为从安化引进的云台大叶;第二阶段为1991年5月至1993年12月开办的岳林乡杉湾、岳林、莲塘、石山和红旗茶场,总面积1250亩,主要品种为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县引种的福鼎大白和福云6号;第三阶段为1996年后,兴建的个体茶场,面积4200多亩,主要品种为福鼎大白和福云6号。

  通过调查发现,野生茶叶树生长于阳光充足、灌木稀疏的花岗岩石缝中,分布最高海拔达千米的峰顶,树龄在100年以上,且大都分布于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种质资源极为珍稀,这些南岳高山原生性古茶叶树,亟待政府部门和衡茶文化产业部门高度重视,通过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必将推动衡阳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南岳发现珍稀野生古茶叶树
18日起,珠晖区局地水压下降
栽下一棵树苗 种出一片希望
图片新闻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南岳发现珍稀野生古茶叶树 2021-03-18 2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