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实习生 付星婷
本报讯 农户们忙着翻地、整地、除草、施肥、喷药,技术专家手把手教种植户种植技术,多台翻耕机在田野中来回穿梭整理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热火朝天……雨水时节,我市各地抢抓农时春播春种,一幅幅“春耕备耕图”展现在田间地头。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于推动粮食全产业链绿色清洁、优质高效发展,广泛宣传、积极行动,准确了解大户种植意向,及早调储春耕备耕物资,春耕备耕工作有序进行,力争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20万亩以上的目标。
为保证今年农业丰收开好局、起好步,我市对照省市“稳面积、稳产量”的要求,提前谋划好全年粮食生产工作,通过推进早稻专业化育(供)秧作为稳定早稻生产的举措,在全市新建和改建52个标准化集中育秧场地,确保省定50万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任务完成。同时,市财政安排市级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资金600万元,创建市级专业化育供秧基地40余个,为周边农户提供集中育秧和机械抛插秧社会化服务,带动全市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积在150万亩以上。
为推进粮食产业协同创新,我市还通过县级成立工作机构、乡镇设立农事服务中心、村级设立惠农服务社,采取“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规划、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行动,推进“十代”服务模式,在全市落实早稻“一村一品”行政村885个、协同创新服务面积86.5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春耕备耕化肥农药供应充足,我市尽早调储春耕物资,现全市已调储早稻种子595.5万公斤,储备化肥13.11万吨、农药1.76万吨、地膜3.32万吨,保障了春耕早稻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