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胡亚华
通讯员 匡代勇 阳 清 谭惠薪
图/通讯员 周翔宇
本报讯 3月3日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为进一步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南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当日10时许,将第三批共18只白鹇放归了大自然。
据了解,放归的18只白鹇,其中2只(一雌一雄)白鹇安装了定位追踪仪,方便日后及时了解动物的活动范围及对行踪进行监测。白鹇为南岳自然保护区的旗舰物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种群的数量,近年来,南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开展旗舰物种为代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和野外巡护、救护工作,通过前两批次珍稀雉类的放归和后期跟踪监测,表明放归大自然的白鹇、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珍稀雉类逐步适应了南岳当地的环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岳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根据今年二月份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南岳的野生保护动物由36种增加到4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39种。
当天,南岳区林业局牵头组织区林场、风景名胜资源事务中心、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大队等单位,在南岳衡山牌坊开展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人与野生动植物的密切关系,在醒目处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学知识,鼓励居民群众向危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说“不”,放弃舌尖上的疯狂,确保生态空间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