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头碗
汉东市门图 ■冷柏青/ 书

  ■陆亚利

  不怕人笑话,我小时候是个好吃婆,最喜欢跟着大人去吃头碗。

  头碗本是衡阳乡下酒宴的头道菜,又是用粗瓷头号大碗盛装,这应该是头碗名称的来由。头碗菜的丰盈和味道,代表酒席的水准,乡民便将头碗代称酒席,吃头碗就是吃酒席。

  连头碗在内,乡下酒席一般有大小十碗菜,吃头碗有时也被直白地叫吃十个碗。两种说法,语境却略有区别。说某位今天吃头碗去了,表示作客去了。说今天某位吃十个碗去了,话语似乎酸溜溜的,有点艳羡吃大餐解馋的意味。

  那时生活艰苦,吃一次头碗便是打一次大牙祭。我更愿意听大人说吃十个碗,那样能勾起大鱼大肉的想象,激发垂涎欲滴的快感。还有一种特殊的隐语,说某老人几天水米不沾,恐怕有头碗吃。我们小孩子也明白,老者可能要寿终正寝,等着家族操办白喜事,大宴宾客了。虽是极不情愿发生的事,心里却也阴暗地憧憬着头碗的腻香。

  吃头碗礼俗多,红白喜事略有不同。上过头碗,需请亲族名望“邀席”致辞,以尽客套敬意。上菜顺序和寓意承袭旧俗,都极有讲究。开席前,上一大碗雾汤,不算正式的菜品,应该是适口润喉,配合享用头碗的干熟蒸菜。雾汤以薯粉为基料,高汤汆入蛋片、鸡杂、肉片,配撒胡椒、茴香、葱花,不稠不稀,生鲜热乎,十分可口。

  第一道菜为头碗。传说创自清末中兴名臣之一彭玉麟的家厨,因人而名,学名玉麟香腰。由蛋片、腰片等七层熟菜依次垒叠,尤以草鱼丸、黄雀肉、锅烧丸最具地方特色。状如宝塔,故又俗名宝塔香腰、管堆子香腰,寓意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第二道菜为三鲜杂烩汤,俗称汤头碗,也是一道乡土名菜。冒着油星的雪白高汤,烩入鱼丸、蛋片、肉片、香菇、冬笋、腐竹、大白菜,伴汤入口,腴润鲜甜,生津开胃。一大品碗杂烩汤,一人一小碗,顷刻见底。看似简单的汤菜,做出鲜而不腻的味道,彰显厨艺水平,一般需由主厨掌勺。

  第三道菜为海蛋。鸭蛋搅散拌和海带丝、香粉丝、香菇丝、冬笋丝、荸荠泥,蒸熟斜切为两盒火柴大小的方块,一碗八块,回蒸上桌。海蛋入口脆爽,老少咸宜,百吃不厌。少时曾经一次连吃三四块,尚觉不过瘾,至今仍对海蛋情有独钟,自奉为口福上品。

  第四道菜为胡萝卜(荸荠、凉薯)炒鸡或红枣桂圆炖全鸡。生鲜鸡,配以红椒、木耳、芹菜、大蒜等佐料炒制,色味俱佳。熟胡萝卜和生凉薯都带甜味,我不太喜欢吃,只夹取大块鸡肉,哔哔啵啵嚼响,嘴里溢出一些口水。母亲每次取笑我是狗变的,爱嚼骨头不吃素菜。我沉浸于鸡味的鲜香,毫不理会善意的揶揄。炖鸡甜腻,我也不大感兴趣。有时母亲强行舀一碗,说是大补,小孩吃了长个子,我无奈乖乖地吃上几口。

  第五道菜是焖酥鱼。高汤焖煮油炸草鱼块,佐以芹菜、大蒜、红椒、辣椒粉、豆豉,鱼香浓郁。上桌时,宾客异口同声说“年年有余(鱼)”,图个吉祥。酥鱼是我的对路菜,吃完本分的一块,仍觉意犹未尽,眼睛直勾勾望着鱼碗。母亲或邻座看透我的心思,把自己的那一块夹入我的饭碗,还给我留面子:“嘿嘿,爱吃鱼的人将来聪明,多吃一块冇关系。”

  第六道菜为扣肉。带皮肥膘焯熟油炸,回原汤冷却切成条状,一碗八块铺以盐菜,反向排进中碗。蒸熟后倒扣另一碗中,故称扣肉,也是酒席丰俭的标志性菜品。肉皮酥软似暗红的橘皮,因而扣肉又称橘皮肉。客气的酒席,橘皮肉有五寸长、两寸宽、八分厚。肚子荒久了,橘皮肉再肥厚,我亦如嚼食水嫩的白萝卜。一块下肚,满嘴油腻,刚好找到酒席丰裕的感觉。

  第七道菜为碗鱼。为一整条不大的油炸鲢鱼,外焦里嫩,不加佐料。乡俗以吃不吃碗鱼,区分酒宴类型。婚庆、寿辰、弥月、乔迁、考学等喜宴,碗鱼只能作“看盘”,不能动筷子吃,寓意圆圆满满。尚未端上桌,客人就说“免礼免礼,年年有余”,跑堂直接端回厨房。小孩子不懂事,犯忌用筷子夹破碗鱼,会遭到大人一顿责骂。白喜事碗鱼可以吃,上桌时客人碎念“有头有尾”,寄寓主家诸事圆满清泰平安。

  第八道菜为鱼丸紫菜汤。清汤紫菜汆八颗圆鱼丸,撒葱花、胡椒,清淡爽口,去腻温胃。上汤前,燃放一挂鞭炮,标志酒宴接近尾声。

  第九道菜为和菜。胡萝卜、白萝卜、油豆腐、海带、干笋、白菜帮切丝混合炒制,故称和菜。为中和油腻的一道素菜,爽脆鲜甜,我特别爱吃。此刻大人们酒正酣、话最多,酒席走过推杯举盏的高潮,转入添饭吃和菜的阶段。

  第十道菜为时蔬。用猪油炒得晶亮,但不失为疏解肚腹油腻的抢手菜,很快便会清盘。

  因为菜品过于丰盛,衡阳乡下吃头碗有收菜的习惯。赴宴时,每位食客都会自备一两皮打包的干荷叶。唆完糊汤,头碗上席,女人们寻思收菜。男人们有些矜持,干抿一两口谷烧酒。待到炒菜、蒸菜、汤菜陆续上桌,才端起粗饭碗,互碰互敬,大口大口地放量喝酒。妇女们收菜毫不矜持,将蛋片、鱼丸、黄雀肉、锅烧丸、圆蛋分夹到各方的荷叶上,与后续的酥鱼、扣肉乃至剩余的炒菜一起打包。热热闹闹散席,男男女女捧着一包收菜,菜香混合着荷香,满场飘溢。

  外乡人笑衡阳的女客吃酒不怕丑,吃不了兜着走。女人们没有丝毫的羞怯,一直传袭着不浪费五谷的好习俗。收回的菜改刀回蒸,一家子慢慢享用,印证吃头碗的俗语:“吃一餐,管三天。”读高中时,学校饭菜似猪食,盼着周末回家打牙祭。收回的头碗菜,父母亲舍不得吃,留在鼎锅里蒸了又蒸,等着我回来吃。我夹起鱼丸、酥鱼、橘皮肉,一口饭一口菜,狼吞虎咽。每次,母亲都坐在桌旁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里交融着欣慰和怜爱。

  记忆最深的吃头碗,是队里的一场婚宴。那时行政命令移风易俗,却并未禁绝乡下的大操大办。酒席摆了好几十桌,从禾堂坪延伸到屋场口的堂老树下。父亲与一位年纪相仿的伙计,坐在桌席拼谷烧酒,小粗饭碗碰得生响,天南海北滔滔不绝。全场只剩下他们两个,还在摇头晃脑颠三倒四地说着酒话。母亲劝阻无用,打发我去把父亲搀扶回家。父亲已东倒西歪,却不忘提着荷叶打包的头碗菜,侧目对我说:“徕几,我冇醉,不要扶。”那天中午醉倒,父亲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六安金寨 天堂寨行吟
吃头碗
过 年
清晨(外一首)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吃头碗 2021-03-03 2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