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314”格局、全域数字经济、六大强农行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这些新名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些新词阐明了我市的发展思路,如何实现?一组图片告诉你。
“881314”格局
推进“八大基地”“八大工程”“一轴三廊”、14条产业链建设
·继续推进14条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
·“一链一策”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
向两端延伸、向高端攀升
·推动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先进制造业
产业集群
·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集合集群发展的产业
生态
·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
·全面实施园区提质工程
全域数字经济
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尽快使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成为衡阳标识、上升为国省战略
·推动将每年10月10日设为衡阳“数字经济日”
·推动“数字政务”“数字治理”“数字乡村”三驾马车
并驾齐驱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围绕开放应用场景,提升治理效能,
推动形成新产业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六大强农行动
通过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
·推进“黄绿红蓝”彩色农产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建设全国茶油交易中心,深入打造“中国油茶
第一强市”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
·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力度
·扶持创建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一核一圈一带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构建“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
·以“西南云大”城镇群为中心,构建辐射衡南县、
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
都市经济圈”
·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协调联动发展,
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
·实施县域经济强基工程和引领工程
“X+3+2”人才引育新体系
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构建“X+3+2”人才引育新体系
·充分发挥50多个产业园人才吸纳“蓄水池”作用
·高层次科创人才引进继续采取“UP模式”,
高校和园区协同推动高层次科创团队落地
·柔性引才每年稳定汇聚200人左右
·从2021年起,每年引进青年大学生1万人以上
·着力打造“中部匠都”,大力发展“能人经济”
·加快构建“人才生态圈”,推出雁城人才大礼包
城市产能银行
探索成立“城市产能银行”,对现有产业富裕产能进行收储,以新文创、新渠道、新电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融合
·加快推出“爱消费”平台,实现商业综合体、
超市、影院等与市民需求有效链接
·以政策保障引入社交电商,以营商环境导入
消费电商,以祝融学院繁荣直播电商
·有序扶持各类商业综合体健康发展,
打造“衡阳购”品牌,提升“老字号”影响力
科创飞地
推动粤港澳科技园区在衡建设“飞地园区”,推动衡阳园区在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建设“科创飞地”
·加大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企业在衡落地,
有组织成体系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在衡转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率先建设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为基础的授信机制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
蓄积工程
坚定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实施科创动能“蓄积工程”
·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开展政产学研合作
·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启动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计划
·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各类企业发明专利挖掘
四到精神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大力倡导“四到精神”: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持续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向
县(市)区和园区、乡镇(街道)赋权力度
·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
·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旅游链
挖掘文旅消费新动能,探索建立“旅游链”
·开辟湘江游轮,有序发展“夜经济”
·加快建设以南岳衡山为龙头的文旅康养中心
·办好湖南国际文化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