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丽雯 资浩冰
2013年,郭玉凤考入南岳区人民法院,先后在法院刑事庭、行政庭及民事庭多个岗位工作,现任民一审判团队团队长,审结的案子服判息诉率高达92.2%、调撤率达72.2%,上诉案件无一发回重审和改判,2020年的结案率更是达到100%。所有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女法官,用初心书写对审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用责任诠释人民法官的使命和担当。
A
不遵医嘱的女法官
“目前患者病情危重,若病情进一步恶化,随时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2020年12月6日,郭玉凤因下腹剧痛入院,被诊断为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收到医院下的病危告知书。
而在此之前,郭玉凤已带病加了两周的班。做了手术后,她躺在病床上不是安心静养,而是想着手头未结的案子,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把办公室“搬”到病房。
手术麻药还没完全消退,郭玉凤就急忙给书记员打电话询问案件进度,托同事送来电脑,一边输液一边在病床上撰写法律文书。
医生多次劝她静养,郭玉凤根本听不进去。伤口还未拆线,她就坚持要出院,医生奈何不得,只得嘱咐她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争取早日康复。
心里装着案子,郭玉凤一心想的是早日回到审判一线,让当事人早日从矛盾纠纷中解脱出来。
B
匠心独具的法律人
法官办案既要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又要做到让当事人服判息诉,达到法律、社会、政治三个效果相统一,不能简单的一判了之。这对于法官而言,不但要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更要有法律人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匠心”。
因好事者戏谑谭某孩子随母亲姓有辱祖宗,谭某便一纸诉状坚决要和妻子胡某离婚。实际上,这对夫妻并没有实质性矛盾,只是这件事让丈夫面子上挂不住。“如果简单一判了之,这个家庭也就散了,实在太可惜了。”郭玉凤说。为此,她专程来到原被告家了解情况,尽全力“挽救”这个家庭。
郭玉凤几次找到原被告双方,从孩子成长到父母情感、从家庭经营到社会责任,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夫妻俩重归于好,谭某撤诉。
民事审判家长里短的事情多,但“烫手山芋”也不少。一起涉及征地拆迁安置的招商引资合同纠纷案,因被告违约致使项目停滞,该案案情复杂、标的额大、牵涉的利益主体多,历时多年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原告诉至法院维权。
收到立案庭送来的厚厚几摞卷宗,书记员有些畏难,郭玉凤立即鼓励打气:“不要怕!就是要多啃‘骨头案’才能有提升。”在梳理案件过程中,郭玉凤意识到该案如果图省事,可以一判了之,但这样很可能会激化矛盾,还可能会引发后续结算纠纷,增加双方诉累。
为了做到案结事了,郭玉凤多次联系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入情入理地分析案件利害得失,不厌其烦地释理讲法,要求各方换位思考。经过长时间的沟通,终于取得了双方当事人的理解与认同,促使该案成功调解。调解后的第二天,当事人就送来了锦旗,称赞郭玉凤办案严谨细致,调解尽心尽力。
C
无暇顾家的女主人
春去秋来常伴左右,是很多人对家庭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于一个女法官来说,想要时刻陪伴在家人身边,兼顾到工作与家庭,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郭玉凤与丈夫、孩子长期两地分居,很多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场合不得不缺席。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了联结家庭关系的重要平台和纽带,一次次耐心的解释、一句句温暖的关怀、一声声殷切的叮嘱,她经常用歉疚的心情传递着一个妻子和母亲温情,用坚韧的意志诠释一名法官的担当与追求。家人都明白她肩上责任的分量,从不理解到心疼、支持,以她为荣。
2020年年中,正是孩子“小升初”复习的关键阶段,郭玉凤曾许诺每个周末一定回家,给孩子辅导功课。那时,她正在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一想到该案众多农民工多次讨薪未果,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她就十分揪心。
两难之间,她还是选择工作。她一边鼓励孩子自己认真复习迎考,一边连续加班加点阅读案卷,为快速公正审结该案作准备。收到判决书的那一天,当事人激动地握着郭玉凤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道谢,当事人欣喜的眼神让郭玉凤感到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休言女子非英物,审判席上书芳华,这就是郭玉凤,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女法官,用初心书写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与坚守,用责任诠释人民法官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