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突破就是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陈子季介绍,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制定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养制造业紧缺人才。
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三大行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在服务脱贫攻坚上,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在促进教育公平上,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用三年时间扩招300万人,服务“六稳”“六保”,踢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