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写小说时,从不考虑第一句或开头重不重要,一旦预设了结尾,就从脑海冒出的任何场景开始。比如,想到人物过马路,我就马上写下它。等这个开头慢慢牵出情节或故事,发现需要让开头变得不可或缺,该怎么办呢?不难办!你可以让人物再过马路,甚至多过几次,让过马路对人物产生影响,让过马路成为推动情节或故事发展的秘密之一。这样一来,开头自然就变得不可或缺。
按照老掉牙的传统说法,如果你前面提到墙上挂着一把枪,后面就要设法让这把枪开火,目的是把已写的普通场景,变成看起来十分巧妙的伏笔。用这个思路来写开头,就是我说的方法,怎么开头也就不重要,关键是如何通过后续的写作,让开头变得不可或缺。这样写作的实质,就是苍蝇的试错策略,因为写作过程中你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通过重述或改变小说的方向等,弥补已写部分的不足。
——黄 梵 说
2.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散文被禁锢了,文体也被禁锢了。比如我们强调“形散神不散”,强调散文只能简约、只能抒情,这些都不对。现代散文开始向大散文靠拢,也就是向中国古代的散文靠拢。在古代大散文观念下,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文章都可以叫散文。
现在,很多人把散文弄得很窄,其实大可不必。古人诸葛亮的奏折,前后出师表,都是优秀的散文,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公文。我们还是应该学习这一点,向古人学习,写出自己满意的好文章来。文体是可以多变的。然而,好文章难得,难于上青天,非常难写。
——王 彬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