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论郭林春《欲望流年》与《碎梦慢养》
~~~——读叶梓《陇味儿》
~~~
~~~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至味是寻常
——读叶梓《陇味儿》

  ■文  芳

  读天水籍作家叶梓的《陇味儿》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仿佛不是单纯在读一本美食散记,而是跟着他,在赴一场时光的逆旅,生命的回望与洗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腊八粥也好,黄米糕、炮仗肉也好,浆水面、清水扁食也罢,这些以最乡野朴素的食材烹煮出来的美食,之所以让人觉着亲近、欢喜,我想,就是接地气。一个人的肠胃也好,内心也好,接纳最简净的东西,就最轻盈舒坦。越来越喜欢朴素的饭食,“朴素”两个字用在食物上真好,不过分索取、铺张,懂得谦卑和尊敬。朴素饭食,朴于一蔬一饭,素于简洁烹佐,在简洁里保留食物最纯真的味道。纯真,对于敬重食物的人而言,亦宛如初恋般,让其孜孜好逑。

  读《陇味儿》中的“吃一年”,不觉莞尔。从春天的槐芽开始,到“头茬韭芽二锅面、地衣,绿油油吃一遍;吃到夏天冒着热气清热退火的杏茶,清炒辣椒;到秋天的核桃丸子,松子鸡;再到冬天暖暖的羊肉锅子……一年,也就这样凡俗地过去了。“不时,不食”,于作者,这些无疑是他出生成长的北方应季食物。年年,轮回候着节气,将这些最具特色的食物吃一遍,一年就算圆满过去了。这好比我们南方人,春天一到来就期盼着吃椿芽炒鸡蛋、清明前后的竹笋;馋端午节的粽子、夏天的莲蓬、小龙虾;秋天的桂花糕,月饼、螃蟹,冬天的火锅、饺子汤圆,年糕……一年又一年,山长水远,把清爽与绵长,朴素与寻常完美结合成一道白月清风般的旖旎食光。虽然现如今有些东西四时都有,但终归是觉着应时应季吃才觉着对路子。应时之味,方是无上至宝。

  汪曾祺先生曾说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习俗,中国人的质朴与智慧无不体现在日常的烟火之中。大部分人将对亲人,对生活的挚爱与热忱倾注于热腾腾的一日三餐中,食物是生命里最好的慰藉。中国人懂吃、爱吃、会吃,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从来不乏美食家,不乏美食文篇。叶梓的《陇味儿》,正如他在前言中写道,这是一本“怀乡之作”,是居于南方的他“一次纸上返乡”,是他一个人的“追忆逝水年华”。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有故乡天水的风情风俗,有他的故交亲朋与芸芸众生,有他异乡天空下或悲或喜的记忆。食物最能传递一个地方的精神和气质。从天水,陇南,定西,兰州,甘南,到河西走廊;从浆水面,搅团,荞面油圈圈,拉面,羊肉筏子到炒炮,跨域很大。而个中的滋味,个中的情怀来来去去不过是“家乡味儿”,契合书名《陇味儿》中的“味儿”二字。漫长的岁月里,家乡的美食贯穿我们的成长,乡味也渐渐刻入了我们的灵魂和故土、乡亲夹杂在一起。

  人间至味是寻常,我想叶梓的《陇味儿》就是想给我们这样一种指引:在朴素的食物当中,在城市的灯火通明处,一次一次瞭望生命的来路去路,珍惜一粥一饭,用心体味,生活总是有滋有味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展示新时期 中国农民的奋发和努力
人间至味是寻常
如何传承并发展传统古诗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人间至味是寻常 2020-12-18 2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