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秭曼
本报讯 近日,衡阳县人民法院执结一起借贷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惨遭生活变故,妻子摆摊帮丈夫还账,执行法官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2011年,欧某在衡阳县西渡镇经营一家铝材店,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也能维持基本生活。后来,欧某所承包的建筑工程需要资金向李某借了15万元,并约定了月息,半年后偿还本金。可是,欧某的工程款迟迟没能收回,借款人李某上门催债,欧某只得向亲友借钱,还了一部分,过了两年仍有借款未还完,李某向衡阳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欧某被诊断出脑瘫,急需一大笔医疗费。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后,家里还有一个身患智力障碍的儿子,欧某的妻子艰难地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她一边继续经营小店,一边摆夜宵烧烤摊挣钱。
考虑到被执行人的特殊情况,为了切实解决纠纷,衡阳县法院执行局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角度地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将财产调查结果和欧某的想法及时告知申请人,让申请人详细了解欧某目前的家庭状况和偿还能力;另一方面,执行法官多次到欧某家中走访,与欧某面对面交流,鼓励他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不幸,坚强生活,阐明偿还债务是诚信为人之本,从情理、法理的角度,耐心释法说理。
最终,经过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2020年11月12日,欧某的妻子将8万元欠款一次性偿还给了李某,李某也自愿放弃了债务利息。至此,这宗原本陷入僵局的执行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