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5日通报,11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2例,福建1例,广东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内蒙古)。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36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86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380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52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1月2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05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153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6469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7779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56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8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35例(境外输入33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6445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5781例(出院5274例,死亡10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618例(出院549例,死亡7例)。
A
上海23日晚确诊本地新冠肺炎病例
相关筛查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来自上海市卫健部门最新消息,截至11月25日20时,23日晚确诊的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章某相关筛查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据悉,章某在沪密切接触者25人,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密接的密接56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筛查人员2286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上海市、浦东新区相关部门已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追踪排查相关人员,对相关人员和环境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B
国家卫健委:近30天新增本土
确诊病例98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及专家出席,介绍冷链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近30天,中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米锋表示,将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
C
进口冷链食品检测阳性频发
多部门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呈阳性。2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全国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抽检监测的阳性率为万分之0.48。
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李宁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国外正处于新冠疫情暴发期,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极有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二是,近期各部门和各地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抽检,随着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的检测频次、频率及覆盖范围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随之增加。
“消毒可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若核酸检测呈阳性,不必过度紧张。”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说,针对食品包装表面的消毒主要是预防流通环节面临的感染风险。
关于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安全、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的问题。张流波介绍,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公众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应当首先对外包装表面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并做好手部清洁与防护。
为应对进口冷链食品运输环节面临的风险,海关总署对口岸环节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包括明确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的工作要求、作业流程、消毒技术规范及配套监管措施。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介绍,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发布,截至24日24时,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累计160多万件,重量3万多吨,消毒范围包括被抽中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集装箱、空运托盘等。
“低温消毒关键在于安全有效。”张流波说,相较于常温消毒,低温冷冻情况下的消毒更为困难,当前正在加紧研究相关的技术方法,尽快找到安全有效的消毒方式。
D
吴尊友:应急性疫苗应用可预防聚集性疫情
25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发生一些零星散发的病例也是常态化防控中的常见现象,如果想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聚集性的散发事件减少。他强调,要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地;加大监测检测力度;一旦出现零星病例,很快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此外,随着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应急性的疫苗应用也可以预防类似现象的发生。
“进入冬季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吴尊友说,要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落实、落稳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E
美国近120万儿童感染新冠 周增14万余例
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暴发至今,美国已有近12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近期,美国儿童感染病例快速增加,一周内新增超14万例。
这份报告统计了美国各地公布的儿童新冠感染情况。截至11月19日的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报告1183609例儿童新冠确诊病例,占新冠确诊病例总数的11.8%,每10万名儿童中约有1573人感染。
11月12日至19日的一周内,美国新增儿童新冠确诊病例144145例。这是自疫情暴发以来儿童新冠确诊病例增幅最大的一周。11月5日至19日的两周内,儿童新冠确诊病例增长了约28%。
数据还显示,美国儿童新冠住院病例占所在州新冠住院病例总数的1.2%至3.1%不等,儿童新冠死亡病例占所在州新冠死亡病例总数的0.23%以下。
美国各地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大部分州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至19岁。美国儿科学会说,目前看来,儿童新冠重症病例非常少见,但迫切需要收集更多有关新冠疫情对儿童长期影响的数据,包括新冠病毒如何损害儿童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等。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23日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57531例,新增死亡病例1058例。这是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16天超过10万例。美国过去7天平均日增确诊病例数近来持续攀升,目前已超过17万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过去7天平均日增死亡病例数也呈上升趋势,目前超1500例,为自5月中旬以来的最高纪录。
相关链接:
“数读”一周全球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24日发布的全球疫情周报,11月16日至22日的一周里,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400万例,创疫情以来新高;新增死亡病例超过6.7万例,与前几周相比,持续增加。
全球来看,新增确诊病例数居前5位的国家为美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法国。
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周新增病例数环比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在这一周里,欧洲地区仍然是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地区。美洲地区的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在全球占比依然最高。虽然累计病例数相对较少,但非洲地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增幅最高。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也在攀升。
非洲地区这一周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7万例,较前一周增长15%;新增死亡病例1088例,较前一周增长30%。
这一周,美洲地区报告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60万例,较前一周增长11%;新增死亡病例22005例,较前一周增长15%。大多数新增确诊病例来自美国,超过了110万例。
东地中海地区这一周新增确诊病例250746例,较前一周增长5%;新增死亡病例6299例,较前一周增长10%。
欧洲地区这一周新增确诊病例约177万例,较前一周下降了6%。这表明,过去几周来,一些国家采取的防疫措施放缓了病毒传播的速度。但欧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仍占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的44%。欧洲地区新增死亡病例32684例,占全球新增死亡病例数的49%。
自9月中旬以来,东南亚地区周新增确诊病例数持续下降,这一周新增确诊病例351822例,环比下降6%。
西太平洋地区这一周新增确诊超过3.6万例,较上一周增加9%;新增死亡439例,环比大致持平。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