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胡亚华
本报讯 22日迎来“小雪”节气,强冷空气如约补充“到货”,将“假夏天”彻底打回冬天原形,双11买来的羽绒服或许已派上用场。监测显示,22日,最高气温为10.8℃,出现在耒阳;南岳山上最低气温仅0.3℃,衡阳市城区最高气温则为10.2℃。本周,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雨日较多,切换为湿寒阴雨模式,降雨、降温及大风将齐齐登场,27日,新一轮冷空气“补刀”,整体气温将再下一个台阶,让人倍尝冬日萧瑟“冷冻”煎熬的滋味。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冷空气影响,23—24日,我市为小雨天气为主,最低气温将降至7℃左右;25—26日以阴天为主,局地有分散性阵雨;受新一轮冷空气补充南下的影响,27—28日,我市有小雨,平均风力加大至3—4级,气温有所下降,预计29日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5℃左右;29日转为阴天。近期,因冷空气脚步“殷勤”,气温很难再回到“2字头”,预计,本周衡阳可能迈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在气象学上,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是冬季开始的标准)。
专家建议,冷空气活动频繁,需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公众注意防寒保暖;防范降水对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防范阴雨寡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关链接——昨日“小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1月22日4时40分迎来“小雪”节气。此时节,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寒冷干燥,菊萎东篱,叶落满街。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11月22日或23日为“小雪”,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此时彩虹不再出现;空中阳气上升,地面阴气下降;天地闭塞,开始进入寒冬。
罗澍伟表示,作为节气的“小雪”是气候概念,表示“气寒而将雪”,即降水形式将由雨变雪,并不意味着一定下雪,由于“地寒未甚”,即便下雪,量也不会大。
进入“小雪”节气后,气温越来越低,会逐步降到0摄氏度以下,民间有“小雪封地”之谚。此时,人们开始储备越冬食品:在北方,多把大白菜、萝卜、土豆等存入地窖,或腌制咸菜,或积为酸菜;在南方,有“冬腊风腌”的习惯,开始制作腊肉、香肠,晾晒鱼干。
“小雪”时节人居环境“阴盛阳衰”,但“动则生阳”,罗澍伟建议,应迈开双腿,适度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多晒太阳,以壮阳气;规律生活,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养生保健宜遵循“小雪清肠”原则,食材以清火降燥,化滞消积,温中益气,滋阴补肾为主,荤素搭配,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