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云 谢 丹
11月18日,衡阳街头像夏天一样炎热,气温上升到了30摄氏度。位于解放路的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却是另外一种“热”,热衷于看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副主任医师董名扬显得十分忙碌。
“用手轻轻地揉,每个穴位每次3到5分钟。”董名扬轻言细语,一边示范一边叮嘱一位患儿的家长,怎样进行耳穴压豆。
据了解,这位只有3岁的患儿,诊断为小儿抽动症,董名扬说这是因为脾虚肝风内动所致。在内服中药的同时进行耳穴压豆,可以治愈。
“真是神奇!”患儿的家长高兴地说,“经过董医生的治疗,我女儿差不多快好了。”
A
“家学渊源使他走上中医之路”
今年48岁的董名扬,从医已经27年。古铜色的脸膛,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董名扬的同事说:“董医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他太爷爷开始就从事中医,悬壶济世,到他这已经是第四代了。家学渊源使他走上中医之路。”
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的董名扬,在祖父与父亲的教导下,十几岁就开始背诵中医经典《医宗必读》《药性赋》《脉决》等等。稍大点父亲就对他口口相传。董名扬从小看到爷爷、父亲看病的情景,深刻感受和目睹了病人的痛苦,也感受到了长辈们治愈病人后的职业成就感,心灵中烙下了对医生职业的无比敬仰。渐渐地,他也迷上了中医。
完成中学学业后,董名扬走进了湖南中医学院的大门,进行中医系统学习。古人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在从医之路上,董名扬始终以此鞭策自己,把医圣张仲景的“勤求苦训,博采众方”的训示作为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 刻苦学习,不断追求, 练就临床本领。
1993年10月,董名扬走上了工作岗位。医院和家,两点一线。在医院,他总是认真为患者看病,不厌其烦地解答患者的问题。病人索要他的电话号码,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诊余,董名扬总会进行随访,与病人交朋友,尽量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
从医27年来,董名扬始终坚持学习,回到家中,一有空就与父亲交流看病心得,汲取家传精华。
B
中西结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接受现代医学知识,1998年,董名扬参加南华大学临床医学学习并获得了本科学历。通过了全国中医学、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先后取得了中西医双执业医师证书,让中西理论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007年,董名扬参加全省第一批中西医类别的全科医生培训。今年,又主动申请去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儿科进修4个月,师从欧正武教授、王孟清教授、舒兰教授等省内中医儿科大咖。通过系统化的中医儿科培训,亲历老师们诊治小儿疾病的过程,董名扬的儿科水平大有长进。
从前业内有一种说法,“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这种说法说明了妇产科、小儿科的复杂性与难治性。可在2014年,董名扬从基层调入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先后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科住院部、急诊科、中医科等多科多岗位临床锻炼,从事中西医全科医疗。在对中医充满自信的基础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中西医临床实践和家传经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医学见解。
C
筹建中医治疗室,为患者造福
作为妇幼专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中医科如何发展?如何突出妇科儿科的中医特色,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董名扬与科室同仁一道筹建了中医治疗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小儿推拿、针灸、艾灸、穴位敷贴、熏洗、耳穴压豆等外治技术,与汤剂内服有机结合,内外兼治,获得了更加满意的疗效。
董名扬说,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综合辨证体系,精准治疗,以证开方,随证加减。只要辨证准确,疗效就会显现,这也是中医的治疗优势。
据了解,董名扬擅长于小儿肺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厌食、营养不良、抽动症、夜遗尿症等的治疗。
有一位姓彭的6岁女孩,两年前患喘息性肺炎,每月发作几次,受凉后加重,在全市各大医院住院治疗,均不见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的家长找到了董名扬。他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用中药汤剂3剂后缓解,5剂后喘息消失,家属感到中医很神奇。调理体质一个多月后,小女孩喘息从此再未发作,也很少去医院了。小女孩的家长从此认可了中医,现在成了董名扬的铁杆“粉丝”。
D
中医的发展,在于传承创新
董名扬表示,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医开始进入中国,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但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对人类造成了很多副作用,“歼敌一万,自损五千”,使人体免疫力造成很大影响。而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人体气血阴阳,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和谐稳定状态,且副作用少,老百姓是比较接受和喜欢的。
董名扬说,中医治疗妇科病也有优势。古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气血为本”。以调和气血、调补肝肾,调理冲任为三调疗法,对妇女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生殖系统肿瘤、乳腺增生、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调节女性内分泌激素,中药的副作用少。
最近,董名扬接诊了一位王姓女患者,今年23岁,有宫外孕手术史。近两年来,患者一直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只有0.6cm,西医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董名扬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已达到1.3cm,月经规则了,病人高兴地连声道谢。
董名扬认为,中医的根基是哲学文化,中医的发展在于传承创新。因为一直研究和学习中医,他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所以初心不改。近20年来,虽然中医被西医逐渐边缘化,但中医药不会消亡,因为患者需要,有市场。但要把中医药发扬光大,必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相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医药一定会全面复兴。”采访结束时,董名扬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