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清
读罢旷瑜炎先生《妻子的缝纫机》一文,立马使我产生了共鸣,勾起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且要凭票才能购买生活品的记忆。
我们这代人虽然在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改革开放初期吃了一点苦,但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一代人,因为我们亲眼目睹了科技发展,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港澳回归,祖国强大。现在的生活变化,真是一日千里。出门有的士小车,远行有高铁飞机,过海有轮船快艇;购物不出门,鼠标一点,不用操心,快递送到家。如果不看《妻子的缝纫机》一文,谁会回忆过去的生活呢?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要好好感谢旷老先生带领我们一起回忆。
儿时读《木兰辞》,对“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长大后才慢慢弄懂其意。那是简单的织布机声音,是一个妙龄少女独守窗前为家人辛勤劳动,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种简单及其原始的养家工作。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台机器代替该有多好哇,既可以加快赚钱的速度,又可以省人省力,一举多得。
上世纪70年代,我们生产队有个残疾人,因腿脚不方便,无法参加集体劳动,他就每天靠帮左邻右舍缝补衣服来换取工分养家糊口。他用的就是一台老掉牙的华南牌缝纫机,脚一踩,机头“哒哒哒、哒哒哒”和轮子的“哐当、哐当”的嘈声冲破透缝的土墙,把我们的耳朵都震得嗡嗡作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也恋爱找对象了,谈婚论嫁时,我问妻子她要什么?她说“要一台上海产的缝纫机!”于是,我就立马行动。可是,没想到指标那么难弄,找了一圈熟人也没有如愿,只有厚着脸皮求她叔父帮忙,终于拿到了一个“蜜蜂牌”缝纫机指标。
婚后,妻子着实在她同学、同事和我亲戚之间炫耀了一番!因为那时上海产的“蜜蜂牌”缝纫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妻子生小孩后的衣服和尿片全是用这台缝纫机完成的。同时,还用它为家人补过衣服裤子,缝过床单被套……
如今我们老了,缝纫机也闲置在一旁,但记忆犹新,它是我们这代人勤劳、俭朴的见证,那个时期的生活缩影!笔者有感而慨,作打油诗一首:一针一线意何长,温暖全家旧日裳。缝纫机旁白发妪, 至今回味有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