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们日常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在最近题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网帖中,“名媛”的“人间富贵”被揭了个底朝天。在“名媛群”中,个人通过组队拼单,就能低价获得顶级下午茶,还可在五星酒店入住豪华套间,至于豪车、名包,也能通过拼单出租使用,甚至还有人拼单丝袜。围绕该事件的网络讨论,像是对伪精致“名媛”们的大型群嘲现场。
1.按照个人意愿选择生活,量力而行,把生活过得精致耐看些,从而发现体会生活美感,隶属个人自由范畴,没什么可诟病之处。然而,刻意制造虚假,把生活的理想、理想的人生,安放在不切实际的物质追求中,不免对生活缺乏理性务实态度,甚至压抑自由舒展的生活灵性。
社交圈层的基础是“同温”,即使人的外在可以涂抹装修,但人际间的性格旨趣显然无法扭捏生造。持久深入的社交状态,势必突破一面之交的表层,抵达苦心包装无法企及、伪精致无法掩盖的地方。在现实社交中,不见得真有“名流”会以“名媛”自谓,如今提起“名媛”,多了些许戏谑调侃意味。此外,那些所谓“名流”的生活细节,更像是江湖传说、影视剧本,企图跻身“名流”的人所不懈建构的,或许只是身处彼岸的虚妄想象罢了。
——评论员 白毅鹏
2.当人们在嘲笑“假名媛”时,往往会忽视社交平台本身就是一个“秀场”,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呈现一种并不完全真实的面貌,无非程度有所差别。所以,这年头通过朋友圈去认识一个人,已经非常不靠谱。
这些流水线生产的“名媛富少”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根本动力还是依靠欺骗来逐利。归根到底,“假名媛阔少”所展示的扭曲价值观,绝对不值得提倡。
为什么要“装富”?因为“富”代表着社会的普遍认同,也会带来更多资源。所以,许多人会追求与收入不相符的物质生活,比如购买奢侈品、追求品牌,甚至因此负债累累,人前欢笑人后狼狈不堪。但是,“物质”不应是一个人社交的全部筹码,婚姻也不该是一个明码标价的市场,更不应该成为某种套路。毕竟,越是有底气的人,越不会介意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而虚假越是泛滥,真实的价值也就越高。
当然,与其嘲笑“假名媛”的荒唐,倒不如想想,如何才能抵制“装富产业链”与“名媛流水线”的诱惑,进而改变这种病态做派。
——评论员 叶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