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来风萧,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衡阳

  ■文/何   芬  图/领主熊

  国庆长假期间,6只黄胸鹀小群被摄影者“领主熊”发现,并发布到网上。鸟类专家、中山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瞿俊雄称,这或为今秋湖南、广东首笔记录。该鸟种于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级为“极危”物种。

  黄胸鹀是北方的一种鸟,它们冬季迁徙的路线大部分在中国东、中、北部一线。但西南、华南地区在越冬季节也可以见到它们!

  秋来风萧,衡湘大地植被与大地的颜色融为一体,有着明黄色腹部羽毛的黄胸鹀更为显眼。它的雄鸟要比雌鸟更鲜艳些。它们背、腰和尾的栗红色羽毛中间杂白色斑块,飞行时可以作为识别标志之一。再注意它们的粉褐色的下喙,再看看它的一身羽毛,全都是相互呼应的莫兰迪色或者说是中国宋朝流行的高级色。

  黄胸鹀也曾成为沿海地区食桌上的“禾花雀”。据说黄胸鹀能壮筋骨、通经络,壮阳补肾,冬季进食有大补功能,被称为“天上人参”,这也更加重了这种饮食迷信,使它面临着灭种的危险。 

  20世纪90年代初,黄胸鹀在迁徙季节像麻雀一样随处可见,世界范围内有数十万只。2004年仅在欧洲就有60000-300000只个体,而2015年欧洲成年黄胸鹀数量仅剩120-600只,十年间种群数量减少了99%,为此,其濒危等级也由2004年前的“无危”4次升级至现今的“极危”物种。

  黄胸鹀到底是衡阳的留鸟,还是秋来莅衡的过境鸟?我们或许还需要更多的它的数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秋来风萧,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衡阳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秋来风萧,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衡阳 2020-10-10 2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