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箭向远方

  ■刘小玲

  九月,又是开学的季节。

  每当上学放学的时间,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心中不经意会掠起一丝澜漪。甚至很多次经过孩子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时,我仍会不自觉地走在右转车道,转过去才察觉行为的可笑:回家是直走,孩子都毕业了,还右转去学校干嘛!

  朝夕相处的日日监护,时时不忘的费心倾注,苦口婆心的牢骚叮嘱,这一路走了很久很久。曾经总是感觉岁月那么漫长,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并且远走之后,我突然就觉得,那些陪伴的岁月,转眼间已成了从此只可回忆的昨天。

  昨天的战鼓不是还在体艺馆的上空声声飘扬吗?昨天的呐喊声不是还在天堂山顶冲破云霄吗?昨天的同学们不是还在教室里静悄悄地做着练习吗?昨天的家长不是还每天往着教学楼拎着保温饭盒,轮流送着后勤备需吗?怎么转眼,曾经奋斗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学校就成了母校,曾经生活十八年的小城就成了家乡,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就散落八方。

  高中的三年,是孩子拼搏的三年,也是每个家庭全身心投入共同奋战的一段时光。每天再忙,到那个点一定是要回去做饭的;每天再晚,到那个点一定是要准时去接人的;每天再累,家校群里布置的任务也是一定要想方设法完成的。如今,孩子已经坐在属于她自己的大学教室里。家长终于解放了,终于不用每天考虑是土豆烧排骨还是青椒焖土鸡了,终于不用迎着风雨早起晚归了,终于不用为了成绩的起伏而黯然神伤了,终于没有事情牵牵绊绊了。

  是的,轻松了,然而又开始失落了。每天晚上,孩子那个房间的台灯,深夜里不再点亮;每次一圈一圈地逛着菜市场,需要买的只不过就两样;周未走过街头某家小店,看到某样东西,不由自主地会喃喃自语这是孩子最喜爱的风格和味道;以前每晚都要散步到校门口接人,如今她爸每次走过校门口,转了几圈又转了回来,少了在校门口与三三两两的家长拉家常,就连小城的花边新闻也少听说了许多。

  微信里的高三班级家校交流群依然处于置顶,只是不再每天滴滴的响。新加的几个家长群想热闹却热闹不起来,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新同学群,界线明确,才不跟你们混聊。家长都守在各自的老家,天高地远,能知道个啥?无非就是凭着学校公众号发布的一些宣传文章,臆想着孩子在新的大学会是如何样;或者在群里杞人忧天学习是否跟得上,生活是否会习惯。偶尔的一张小孩透露的照片,都要议论半天,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以为你送到学校离开时还担心一个新环境适应情况会困扰到孩子,其实这只是你放不下的一厢情意。这不,别人早就说了,离不开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只有射得又快又远的箭,才是好箭。知道迟早是要放手的,只是真正放手时,心头还是会闪过那么一丝丝忧伤。就像当年父母对自己一样。

  “去吧,进去吧。”今年疫情之下送学的简单告别多像一个预演:孩子进校了,家长打道回府。在校园的围墙边,我看见很多家长在目送孩子刷卡进校后,转过身就一把一把地抹起了眼泪。曾经的高中校园进进去去那样熟悉,而因疫情的原因,不管千里万里而来,都不能入校,送到门口,任务就结束了。

  我们也把孩子送到大学校门口,任务就结束了。 但是,只要是来自那里的消息,甚至那个城市的消息,都会感到无比的亲切,都会觉得是热点。因为孩子的停留,从此,目光有了更远的驻足之处。那个陌生的城市也开始逐渐熟悉起来,偶尔望见的一点灯光,便温暖了每一个留守老家的父母胸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箭向远方
1962年的那条狗(闪小说)
乐守荆林
金钱山(外一首)
最深情的花儿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箭向远方 2020-09-30 2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