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脱贫到致富,晒一晒村民的小康路
文化健身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旧民居的提质改造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道路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葡萄挂满枝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里的小洋房慢慢多起来
  ■文/本报记者   张文凯   实习生   刘泰一  见习记者   刘紫叶   图/张志伟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也是小康的依托。

  呆鹰岭镇高碧村坐落于蒸湘区,距离市区并不远,由两个村庄合并而成,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如何使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呢?高碧村村支部书记刘伟告诉记者,这些年,高碧村将发展的路径定位为“城市菜篮子”,鼓励103户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大量种植瓜果蔬菜、养殖鸡鸭鱼等。他们不仅成功脱贫,一些人甚至大步跨入了小康生活。

  村里有个“有故事”的养鸡大户

  每天早晨一起床,肖俊贤就会去屋后山上将鸡棚打开,将饲料倒在盆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肖俊贤是高碧村有名的养鸡大户,目前养殖肉鸡2万羽。村主任黄基余介绍他时说:“他家养的都是走地鸡,成天在这片山上跑来跑去的。”也正是因为他家肉鸡品质好、价格实惠,城里有四家餐馆长期到他家来采买。

  肖俊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鸡。刚开始规模小,只是当副业,2010年后陆续扩大养殖规模。谁料2014年禽流感爆发,加上缺乏过硬的技术,他家的鸡大面积死亡。肖俊贤说:“那一次禽流感,让本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负债20来万元。”

  村里得知他家情况后,立马着手建档立卡,于2014年将其列为贫困户,不仅提供技术扶持和现金补贴,还在禽流感过后给他送来1000羽乌鸡鸡苗,鼓励他继续生产,不要放弃。

  肖俊贤自己也没有停下脚步,看书学习,到处请教,反思摸索,成为高碧村一带有名的养鸡大户。

  “他家在2014年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2397元,低于贫困线。”黄基余说:“经过2015年一年的努力,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300元,他家顺利脱贫。”2019年,肖俊贤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97万元,迈入小康家庭。

  谈起养鸡,沉默寡言的肖俊贤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细数一只鸡在成长过程中所需接种的各类疫苗及时间。他认为养鸡最重要的一是技术,二是销售渠道。现在,村内每年都会开展两次集中技术培训,从农科院、农业局、农技站请来相关人员讲解养殖技术,并留下相应技术人员的工作电话,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村民的养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如今,他的养殖场有贵妃鸡、乌鸡、三黄鸡和山野鸡等,存栏大概2万羽左右。去年,他承包了村里的三口鱼塘,年出鱼量达到五六万斤。如今,他又计划着要饲养鸽子。

  发展产业才是农民增收的保障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英杰介绍说:“想摘掉贫困帽,还是得从村民入手,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走产业扶贫的路子,提供发展内生动力。”扶贫工作队积极践行蒸湘区“四金合一”(股金、租金、薪金、技术脑白金)的产业扶贫模式。

  宋家仁于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当时其妻子腰椎盘突出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家中还有小孩要读书,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为钱的事儿发愁。扶贫工作队知道后,帮助他承包10亩葡萄和10亩蔬菜,并帮忙联系销售客户。一年之后,宋家仁家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顺利摘下贫困帽。

  为了给大女儿看病,刘谋文曾四处借钱,因此欠下了10万元外债,在2014年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他种了近50亩水稻,年入万元。成功脱贫后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达到了150亩。但很快,因为水稻卖不起价,成为刘谋文新的困扰。扶贫工作队建议他做水稻深加工。刘谋文咬咬牙购买了打米机,以袋装米方式出售,1斤大米卖到3元钱。同时,刘谋文妻子还用大米熬制烧酒,光去年一年卖酒就达18吨。2019年,刘谋文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2万元。

  “我们不仅要‘输血’,还要让村民能够自己‘造血’。”李英杰告诉记者,全村共有贫困户181户,通过调查摸排,村里分批次扶持了103户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经过3年时间发展,这些贫困户承包鱼塘268亩,种植蔬菜1072亩,养殖鸡鸭5万羽。

  不仅如此,扶贫工作队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联系了3家销售中间商,签订收购协议,在同质同价的条件下优先保证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

  在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村里先后办起了稻米加工厂、咸鱼加工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村里还引进了鸡窝山种养合作社,合作社在村内流转土地,种植火龙果、葡萄等水果及各种蔬菜。不仅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还为周边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合作社对当地的种养业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肖俊贤、刘谋文的致富小康路充分说明:送钱、送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才能使农民增收有了切实保障,农家小康有了真正的依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从脱贫到致富,晒一晒村民的小康路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从脱贫到致富,晒一晒村民的小康路 2020-08-25 2 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