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晚上,酷暑难耐,屋中闷热,身上一直渗汗,有扇子摇扇子,无扇子晃一本大书,但感觉风来得慢,不爽快,建议挪到院子,妻儿异口同声响应。接着,其余两家都到院子乘凉。
于是,陆续住进这个院子的三家大人凑在一起,叨叨家常,扯扯世道,谈谈心事,一扫白天的忙碌和劳累。三男三女的大小孩子,在周围尽情地玩,哼流行歌的,跳皮筋的,抓石子的,一个撵一个的,笑闹声、争吵声交织着,此起彼伏,自有一番风味。
四下里吹来供我们乘凉的风,有时像一个谨慎而羞涩的女孩,贴着不大也不小的院子,顺着我们宽宽窄窄的脊背,微微的、悄悄的走动,单怕惊扰了老老少少的好心情;有时像一个顽皮而幽默的男孩,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从半空快速跳到头顶,再索性蹦到院子,随即旋起,带着细微的尘埃,扑进每个人怀里,我们才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在连日来乘凉时的闲聊中,了解到,同院租住的两家都是农民。一家的男主人在城里搞装潢,拖妻带口从乡下搬到城里,女人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她的大女儿读小学五年级,小女儿两岁多些,正是缠人需要照看的时候;另一家的男主人在搞五金冶炼,女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上初中、高中的孩子租住县城,专门供他们上学,她到这里还不到一个月,偶尔出去联系一个浇花之类的临时短工干干,挣点油盐和蔬菜的贴补。
聊了多日,大家都有同感,从远处、大处看,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民工作为新型的社会阶层和备受关注的生产力,已成为一支前所未有的生力军,雨后春笋般蓬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从近处、小处看,这两家的男主人,一个是近在眼前的装潢工,再苦再累,每天都与家人团聚,通过享受亲情之乐,逐渐减少着疲惫;一个是远在天边的电焊工,与这里的妻子儿女千山万水相隔异方,饱受孤独,夫妻分开两地维持着这个家庭,负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也会有守得云开一日。
盛夏的夜晚,县城偏南租住的这三家人,坐在一个院子乘凉。很有缘分,共同牵系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三家老小。大家有说有笑,真是相处融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