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

  研究生教育如何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怎样成为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是摆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需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同时,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水平,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只有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评论员   赵婀娜

  2.7月28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依法宣判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被告人张某桥一审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并赔偿生态补偿金23040元、评估鉴定费5000元。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除了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还追加民事责任,彰显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导向,体现了“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的制度内涵。其重要意义,一在修复生态环境,二在唤醒环保意识,三在整合环保力量。尤其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方面,“以案说法”有着其他宣传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影响力。电鱼者被判赔偿不菲的生态补偿金,让普通群众明白,许多在过去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害的,在今天已不合时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生态环境破坏者承担比之前更重的法律成本,必将形成倒逼机制,让公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不再是可以任意损害、毁坏的“公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制定到落地、从被认知到受尊重,有一个过程,尚需各方用心经营。

  ——评论员   连海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别再玩“零添加”文字游戏了
如此“女德” 实在缺德!
“铁轨上摆拍”不是时尚
“限时如厕” 这种规章无效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 2020-08-03 2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