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放眼当今画坛,有一批画家不用签名盖章,业界均知晓出自谁之妙手。现代田园山水画家、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黄信初就是其中一位。尤其是60后、70后的城里人,每当见到黄信初笔下的溪涧流水、田地菜园、篱笆木桥、疏林翠柳、农家屋舍等极具个性语言符号,一股恬淡清新的乡愁便萦绕于心头,儿时的记忆跃然于脑海。诚如衡阳市文联主席林乐伦对黄信初的评价:接地气,画出了乡愁文化的灵魂。
1996年3月,由知名画家张正忠首次提出“田园山水画”的绘画专用名词。此后的24年时间里,当代田园山水画蓬勃发展。当今的中国画坛,田园山水和峰岭山水、海景山水、城市山水,共同组成中国山水画的四大分支构成。在当代田园山水画的热潮兴起之中,黄信初是一位重要的开拓者。
田园山水画的发展和兴盛,是古老的山水画之树上长出一杈新枝,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对田园山水画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A
溯源 美丽乡愁的情感共鸣
艺术既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画家心中有真情实感,其画作才能打动人心。
黄信初曾是一位农家子弟,他有着当今中年人熟悉的农村生活经历。1969年,他出生于衡阳县金兰镇芙蓉村。在考取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之前的时光,都在蒸水河畔的村野之间度过。乡愁,是怎样的情感?已深深地植入到他的骨子里。心中有画,则信手拈来。
在黄信初的田园山水画作中,个性画语符号主要有稻田里的禾堆、菜园里的青菜、池塘里的鸭子、天空上的燕子、枝干挺拔的老树,黑色瓦片的农屋、石板铺砌的小桥、曲折蜿蜒的土路、丘陵地带的远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民。纵然是写意手法,但依然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昔日的农村生活,昔日的农村风貌。在熟悉的乡村元素中,引起观赏者对画面审美的共鸣。
改革开放,让许多现在的中年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年少时生活于乡村,成年后工作在城市,中年开始则愈发怀念乡村,黄信初也是如此。
南怀瑾所言的“九万里悟道终归酒田园”,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感基因。即使远离乡村,人们心中怀念乡愁。乡愁的感觉,是清新的空气,是恬淡的饭菜,是宁静的内心,是朴素的生活,一种精神上的快乐。
正是这种特定的情感因素,黄信初在绘画的道路上,没有选择以高山大岭、奇石飞瀑为主的“峰岭山水”,心中只有那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山水,接地气、冒热气。
B
创新 田园山水的表现突破
五代时画家赵幹的《江行初雪图》是现存最早且无争议的村野之景山水画真迹。画家从一个文人的角度表达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怜悯恻隐之心。现存可查的古代田园山水画总量约为10000幅,体现出古代人们对大自然景物的审美认识深度,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思想表达。
从黄信初等现代田园山水画家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对古代田园山水画的继承,也有创作思路、意境表达、技法表现上的创新。首先在思想上则增加了人们对现代乡村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元素,现代乡村田园景观已不是古代萧瑟的田园景物,现代的农业、新式的民居、富足的农民……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这给现代田园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激情。
黄信初的作品《鸟鸣山更幽》,从命名上看有王维著名诗作“鸟鸣山涧中”的类似含义。但从具体画面上看,则是典型的南方山区春雨过后的景象和诗意。近处的油菜花春意盎然,把远山云海衬托得更加清新素雅;弯曲的村道、不规则的田埂与起伏的山峦,在曲线优美的构图中,形成一个整体。两只小鸟在天空飞过,几声鸣叫,使整个山谷显得更加幽静深远。黄信初在表达上,没有再寻求表王维诗作画作之中的禅意之境,而倾心于表达现代农村的诗意生活之境。
在笔墨技法的运用上,黄信初的山水田园画也体现出诸多独特之处。在部分绘画中,黄信初已经吸收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并使之与传统山水画相融合并协调。任职于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之后,黄信初对设计学有了更多的探索与研究,设计学中的构成,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也被他吸收到现代山水田园画的创作中,点、线、面、体的有机联系更为强烈。
在中国画的七种墨法运用中,黄信初重点对宿墨法进行了为期十余年的创新与探索。宿墨需要画家自己调制,将通常可购买的墨汁进行脱胶处理,形成墨块,再重新与水配比稀释。这种自制的宿墨,下沉于宣纸,而不往左右渗透,便于多次渲染。如果先上墨,再喷水,水还能形成把墨逐渐挤开的独特艺术效果,将宣纸的特性发挥淋漓尽致。
C
趋势 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唤
将黄信初早期所绘的田园山水画与近两年相比,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树木和山林变得越来越茂密,农家房屋变得越来越贴近现代。甚至连菜园也不再是陶渊明笔下那种“草盛豆苗稀”的意味。这些个性画语符号的变化,体现得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正向世界展示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艺术根植于时代,顺应于时代的呼唤。现代田园山水画充分体现和平幸福的生态文明乐园与爱国怀乡的家园情结,展现出画家对新农村生态美学的关注。黄信初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写道:我对家乡田园的怀念、对大自然的珍惜,正好契合了一种社会文化意义。一有时间就去乡村感受和写生,更向往于“诗化、美化的田园情趣,自然宁静的理想境界”,将一直致力于田园山水画的探索。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李一曾评论:致力于田园山水画的创作、研究,非常有意义。田园山水画对于中国画、山水画的发展有巨大的效应。
2006年以后,全国已有数位画家在报刊宣传上打出“田园山水画”的旗号。峰岭山水也出现“田园化”现象。近二十年来的田园山水画总量就已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样的发展势头,说明它在当代绘画中已具有一定的比重和乐观前景。
【结语】
现代田园山水画已在中国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田园山水与现代田园山水的画境与诗意之间,都共同追求“清新恬静”的审美境界。但在审美情趣与审美取向方面已有所不同,现代的人们已不再需要隐逸避世、与世无争的消极隐匿情怀,追求的则是生活的品质,生态的文明。现代田园山水的画境与诗意,还将在新时代体现出更多的、积极的审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