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一些喜欢标榜所谓身份的人,是何心理和目的?是虚荣、自大、陈俗、无知、愚昧,或皆有之……然而,一些喜欢标榜的人,大都名不副实。如真正表里如一,则无需标榜,也当不屑于标榜。如是金子,即使包着破布,仍是金子;如是败絮,即使包着金箔,也是败絮。
身份意识的产生,一种来源为古代等级社会的遗留。愈不平等,一些人就愈重于标榜所谓的身份,其一作用就是:在所谓的身份或地位掩盖之下,可以起到蒙蔽世人和掩盖卑劣行径之作用。如传统的小说戏剧,有不少这样的题材,古时的一些官员表面上道貌岸然,内里却腐糜奸猾。一些奸商,他们伪善于外,实则利欲熏心,为谋利而无良知,不择手段。虚假的外在终究难以掩盖丑陋的实质。
外在的身份是如此靠不住,但是,却有不少人习惯看待表面,或盲从迷信所谓的身份。一些人因看不清楚,或因某些目的却还要去维护和拥戴那些欺蒙者,实为愚昧,或为无良,也是一种相互蒙蔽的关系。
人格为天赋,天赋而平等,怎能以一些外在和虚假的东西而扭曲。如一定要见高低之分,只为内在,内在而见真我,才见真实品质。真正具有品质修为的人,当不屑于彰显,则不至于虚假,不至于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