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衡东,一片生机盎然。一支由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博士赵文力带头的“田间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衡东春耕生产的田间地头,为农户开设“田间课堂”,助力当地春耕。
3月3日10时,在衡东县大浦镇太平村的盛怡苗木基地,记者看到几名身穿“衡阳群众”志愿者衣服的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手持铁锹,正帮助农户清理杂草、松土挖坑、打枝造型。
“罗汉松造型修剪过后,需要对植株的创面进行处理,不然容易引发病虫害。”当地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二年级研究生的尹陈茜与基地技术工人谷祥敏探讨起了苗木病虫害防治。小尹一边指着枝条切口,一边向谷祥敏解释其中的原理。她剪下长5厘米的具有粘性的锡箔纸,紧贴在罗汉松圆形创面处,“这样处理创面,既可以隔绝空气中的一些病原物,也可以防止吸干水分,保障成活率。”
“别看他们年龄小,但懂技术,园林里的很多专业问题都是找他们解决的。”谷祥敏告诉记者。
同日,该县吴集镇红坪村的枫仙岭蔬菜基地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该基地的黄贡椒育苗大棚内,赵文力和湖南农大蔬菜学专业研究生刘娟蹲在一块辣椒苗前,面对面与基地种植大户董云庚交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开学时间延迟,赵文力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发动该校留在衡东家里过年的研究生、大学生组建了一支“田间志愿服务队”,通过团县委和供销社联系对接了十多个村的蔬菜、苗木基地,根据对方需求带领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志愿服务队已吸纳18名湖南农大的研究生、本科生,专业涵盖园艺、蔬菜学、茶学等多个领域。一些苗木、蔬菜基地还与志愿者团队达成协议,成为农大学子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田间课堂”。
“就地下田参与春耕生产,在田地里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以所学所研,服务家乡农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赵文力表示,团队在继续吸纳涉农专业学生的同时,还会发动电子商务、经济管理,农业管理等一些其他非农专业学生,跟本地种粮大户、水果种植、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对口服务,与一线的农业生产者共同上好这堂“田间大课”,更好服务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