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关于实行公筷制、分餐制的呼声就曾一度高涨。当时中国饭店协会还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提出“一般筵席(包括婚宴、旅游团餐、零点等),实行一菜一公筷公勺和一人一盘的用餐方式;会议用餐,更多实行自助餐和公筷公勺用餐方式”,并正式向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强制性国家标准。不过,随着非典风波的平息,公众对于公筷的热度渐渐减退,相关标准也没了下文。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人们痛定思痛,是开始重新审视公筷问题的时候了。
——评论员 张 涛
2.对餐饮企业来说,它们应该成为引领新的生活方式的主力。如今,在一些相对高档一点的餐厅,基本都配了公筷、公勺。这不仅是一种“服务升级”,更是一种“理念升级”,代表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导向。建议各餐饮企业在餐厅、餐桌上设置醒目标识标牌,通过返券、积分、抽奖等方式,鼓励积极使用公筷。
对个人来说,更应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减少病从口入,养成更加文明健康的就餐礼仪,是每个人都应该从这场疫情中吸取的深刻教训。国内幽门螺杆菌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众多,重视使用公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无论是在餐饮场所,还是家庭聚餐,每个人多用一次公筷,就减少一次病毒、细菌传播机会,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评论员 刘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