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盒,有些地方称全盒、攒盒。旧时的团盒,木胎,八角,盒内隔八小格:中心一格,置看盘(大圆饼);外围七格,放“换茶”(零食)。格数为财富符号“八”,寓意发达、神通。观外形,团盒又隐含“七星伴月”“七子团圆”的祝福。
我家的团盒是母亲从娘家带来的嫁妆。老樟木,漆红底,中心格刻双喜,外围格绘七子,字纹清秀隽永,活泼流畅。母亲用细棉布擦拭,色泽更加鲜亮明丽。母亲将它小心藏在木箱底,喜庆场合才拿出来,不许我们碰,怕摔坏,磨掉漆。
田土刚到户的那些年,山里人日子过得依旧紧巴,办年货攒团盒是最愁肠的事。进入腊月,父母亲将屋子掸尘得亮亮堂堂,开始为过年盘算张罗。鸡、肉、鱼,酿米酒、打印粑、磨豆腐,能自家产、自己做的,自力更生,绝不到圩上买。攒团盒的零食,花生、瓜子、花片、薯条等就地取材自炒自炸,糖珠子、蛋黄元、猫屎糖等上街置买。想要团盒攒出的“换茶”价廉物美,好看好吃,汇聚艳羡的目光,母亲连赶了蒸市圩、茅市场。“腊月水土贵三分,商贩尾巴翘上天。”腊月的圩场处处像绊翻的蚁穴,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要挤宽逼窄的街道。尽管受尽商贩的白眼或冷遇,母亲还是走东家,进西家,去上街,到下街,反反复复在零食堆里精挑细比,还价压价,不厌其烦,直到样样称心如意。
团盒得从正月初一攒到十五,拜年的来了要攒,耍灯的到了也要攒。圩上买来的,每样不过半斤,母亲藏得深。母亲还声东击西,常换地方,反复告诫:宁可淡薄节,不可淡薄客,团盒攒出来,让客人先吃。花生、薯粑、金米子,管饱,糖果每次顶多拿一枚,“散节”后剩余的再分给你们。母亲是担心我们提前偷吃掉,节内攒不出团盒来,怠慢客人不说,还会遭人耻笑。印象中,母亲难得吃上一枚。我们尽管嘴馋,还是乖乖地听了母亲的话,很少逾越母亲订的“规矩”。
春节,自“开财门”“吃团盒”开始。初一早晨,我们起床后,打扮得整整洁洁,向爷爷奶奶父母一一拜年。母亲端出事先攒满的团盒染好的红蛋,给每人冲一杯枣茶(乡里有“初一吃红枣,好运跟你跑”的说法),为一家人“挂红”。出门遇邻,笑容满面地互贺新年,互道吉祥。之后,定时到大堂屋聚会“团拜”:三张八仙桌依纹直摆拼成条桌,最年长的爷爷点燃神龛上的红烛,父亲叔伯端来团盒酒菜,鸣爆,敬祖,纳财(折银树枝插神龛上)。大家围着条桌,或站或坐,或抱或背,集体“挂红”。满屋笑脸亲亲切切,满桌零食花花绿绿,像开年会似的,其乐融融。礼毕,伯母婶娘抢着往我们兜里塞糖果、红蛋,叔伯则给我们发红包,那种感觉暖意洋洋,至今回味无穷。
我们院子不大,聚居同姓同族,邻里未出“五服”,一家之亲满院亲。家里来客、邻里作陪是院子的习俗,客人在温馨的陪客氛围中能感受到邻里团结和无上礼遇。见亲人从垅对面的田埂走来,我们便不再从成堆的爆屑里寻找漏响的爆竹,抑或收起地上正要点燃的雷爆,边跑边喊:“妈妈,来客啰!来客啰!”这时候,父亲拎着爆竹,吧燃香烟,立马从屋内迎出来,喜盈盈地站在塘坝等候,目不转睛地望着步步走近的亲人。“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过,父亲接过压着方正红纸的礼品封子,握手,互祝,敬烟。亲人刚落座,母亲就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糖拌金米子冲蛋。叔伯也端来团盒,上茶,斟酒,递糖,一起为客人挂红,汩汩滔滔地谈起孩子们的成绩,庄稼地里的收成,兴致浓时围炉闲聊到夜深。屋内氤氲着酒香茶香果香,空气中充盈着醉人的温情。我们的嗅觉此刻格外灵,不管谁家来客,团盒一攒上,都会停止玩耍,准时聚拢到桌边,甜嘴儿喊个不停,直到讨赏到团盒里的糖果。
爆竹一响三分暖,团盒满攒七分亲。乡里拜年,初五不宜,其他日子里像雨季的檐水接二连三,连续不断。近亲挚友一般选择在初几里拜,以示亲密意敬,情浓如酒。要去拜年的亲戚多,一天走好几家,可以不留下来吃饭,但一定要吃过团盒(挂红)说说笑笑后才能辞行,这是对主家的尊重和礼貌。寻常人家,过了初十,团盒不再满满当当,好吃的少了,有的格子攒土产充数,孩子们如偷吃了印“喜”字或“福”字的看盘,替代的便是一块烧饼或印粑。那时,我日思夜想着拜年,常常梦见吃团盒,不时缠着和催促父母早点去亲戚家。即便是雨雪天,也会穿好新衣新鞋早早起来。团盒的魔力,让我们跟随父母拜年不计早晚,不嫌路远,走二三十来里,也不叫苦喊累。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到外婆家吃团盒。外婆勤劳手巧,很疼爱我们,用母亲的话说,是“吃虱子落不下大腿”。每年初二我们去拜年,外婆喜得合不拢嘴,顾不上倒茶,第一件事就是攒团盒。团盒攒的零食年年变,有惊喜,每次我都会吃撑。外婆还会要我拎上大包小包她自做的土炸货,让我满载而归。有时,在外婆家留宿,外婆晚上也会给我攒团盒,讲故事,暖手脚。最激动的是,当我帮外婆挠痒痒、梳头发,她会开心地特允我吃看盘。
团盒招徕客,客进旺家门。年礼可厚可薄,团盒马虎不得。团盒丰厚,示意来客贵重、主家热情。团盒攒得好,大人高兴;配得巧,小孩欢心,客人会来得频,留得住,呆得久,到处夸赞主人聪颖贤惠。团盒里每一样零食,都有丰富的内涵。譬如:花生,象征生活如花,生生不息;糕点,隐意步步高升,点石成金。来客不同团盒也不同:给升学的学生摆一格糖马蹄,预示马到成功;给新婚的女子做一盘糖莲子,寓意连生贵子;给耄耋老人加一碟松子,敬祝松鹤延年……
团盒盛的是吃食,是礼仪,更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儿时的我虽没过多在意,但团盒带给我的期盼和满足实实在在,留下的印记和回味温暖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