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标识标牌存在污染、残缺等情况,请及时清洁或更换。”10日,记者自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我市不断完善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建设,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据了解,目前,我市城区共有20处应急避难场所(不含区和社区建立的),有效使用面积达70万平方米,能容纳46万人紧急避险。去年9月,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调查研究,责成市地震局组织人员对平湖公园、南湖公园、虎形山公园、市八中、市一中、市二中等6处重点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标识、应急水电等基础设施开展督查工作,督查人员发现,一些公园内的部分避难场所标识标牌存在污染、陈旧及残缺等情况,部分公园管理处和应急指挥中心未配备消防应急设备,应急供电供水设备未配备专人检查维护,且未保留检查记录登记,有些未设立平面图,有些未设立应急处置措施。督查人员对应急避难场所逐个进行了测评,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