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04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法艺术的 形象喻示 评价法
书法 ■刘方玉
书法 ■彭衡明
书法 ■王永智
书法 ■谢先来
富贵有余 ■定邦
寿岳松风 ■核元
迎春富贵 ■宁泽
  ■陈伯玖

  形象喻示法,就是用比喻、比拟、象征等方法,借用某些客观物象来对书法艺术中某些特征情况进行认定、评估、说明的一种评价方法。在古代的书法艺术理论以及评价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的情况非常普遍。起初,人们运用这种方法对书法艺术作品的神采意蕴、技法技能、风格特点等情况进行说明评价,进而很多的书家运用这种方法,对书家的创作个性、风格特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理论家袁昂,他在其《今古书评》中对25位书家的书法艺术风格特点,就是运用这种形象喻示的方法进行评价的。他指出:“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徐淮南书如南岗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 ”

  应该说,这种形象喻示思想方法的起源最早是起源于《易经》中“立象以尽意”的思想。中国古代的艺术思维就是这种运用形象进行艺术表达的方法。正如王弼在其《周易略例·明象》中言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艺术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运用形象喻示的方法,对于开展艺术思维、进行艺术表现、实行艺术创造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达到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唯有运用这种形象喻示的方法。

  然而,这种形象喻示法也遭遇了许多的诘难。有的人认为,这种方法给人的意义非常模糊、含混;有的人认为,这种方法有“牵强附会”“征引迂远”“比况奇巧”之嫌;有的人认为,这种方法是“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人首狮身的畜谜”,不好理解,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艺术中的许多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往往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于艺术的认识很多情况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地一概非难这种形象喻示的方法,也许正是这种形象喻示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表达艺术的真正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书法艺术的 形象喻示 评价法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书法艺术的 形象喻示 评价法 2020-01-04 2 2020年01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