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经历8个月的施工建设,衡阳地震台形变观测项目及地震宏观观测点标准化项目建设施工已陆续完成,我市地震监测预报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升。
据了解,为切实加强地震宏观观测技术研究,我市成立了地震宏观观测项目课题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点标准化项目的建设,依托衡阳地震台建立了地震宏观观测实验台,尝试观测对象的养殖,自市农业局特聘1名高级畜牧师担任技术专家,已新建了动物养殖和观测平台。与此同时,为加密我省几何大地测量台网,我市全力推进衡阳地震台形变观测项目建设,通过采取地倾斜观测手段,提升地震的监测能力,地倾斜观测井的钻井深度达200米,钻孔直径168mm,全程安装了钢制密封套管,建设避雷接地网,通过观测地倾斜,加强地震监测,提高抗震设防监管能力。
目前,我市共有地震宏观观测点36个,主要观测对象为动植物及地下水,宏观观测人员67人,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宏观观测网络;制定并发放了《衡阳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站观测记录本》,定期回收,并存档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