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联合助力下,警方陆续破获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众多悬疑案件。
A
DNA比对助力厦门警方确认女魔头劳荣枝身份
11月27日,厦门警方在“云剑行动”中,发现外地命案逃犯劳荣枝(女,45岁,江西九江人)在当地出现。11月28日9时许,警方在厦门某商场内将劳荣枝抓获。在后续审讯时,劳荣枝拒不承认其真实身份。但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DNA鉴定室工作人员通过对劳荣枝DNA进行比对鉴定,最终确认了劳荣枝的身份。
劳荣枝是背负7人命案的嫌犯,长期在逃,此次警方历尽艰难抓获嫌犯,应用了多种科技手段。首先利用的就是人脸识别大数据。
犯罪嫌疑人和有前科者会在公安部门的大数据库中留下各种数据,包括指纹、DNA、相貌(相片和图片)、性别、年龄等,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比对的样本和追捕的信息。人脸识别系统可以从视频监控中实时获取特定目标人群的图像,如劳荣枝的图像,然后快速与人脸数据库中的目标进行比对,锁定目标当前的位置或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地点,采取实时或蹲守等方式,抓获嫌犯。
劳荣枝没想到,经验丰富成功潜逃20年的她,在高科技面前竟然如此简单就被识破。“人像大数据”系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法医DNA检测技术也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善恶到头终有报,那些触犯法律的人终将为自己的贪婪、无知付出代价!
B
甘肃命案逃犯“漂白身份”潜逃23年被大数据锁定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公安局成功抓获“漂白身份”潜逃23年的命案逃犯何某成。
1996年9月30日深夜,永登县七山乡长沟村村民何某成趁村民熟睡,伙同他人驾驶货车潜入了隔壁钱某家的羊圈,迅速盗窃了邻居钱某家41只羊后装车逃跑。事主发现后及时进行阻拦,何某成在驾车逃跑过程中将阻拦车辆的事主钱某撞伤,钱某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永登县公安局先后多次对该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由于当时技术、证据等各方面条件限制,犯罪嫌疑人何某成始终没有归案。
今年,永登县警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确定一名青海籍中年男子与上网逃犯何某成相似度达80%以上。经核查,最终确认该青海籍男子就是何某成本人。
原来,23年来,逃犯何某成改名为王某明,一直生活在青海民和,并在当地开了家包子铺。
永登县局组建专案组立即赶赴青海省民和县,将已化名为“王某明”的命案逃犯何某成抓获。经讯问,犯罪嫌疑人何某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C
机场民警通过“天眼”系统抓获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
4月21日,涉嫌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一时轰动全国。有消息称机场民警是通过“天眼”系统将其发现并抓获——重庆江北机场在半年前全面升级了旅客的“人脸识别”系统。据报道,从吴谢宇在机场露面到民警对他进行盘查抓捕,不过十来分钟。
据媒体报道,从相关渠道获得的资料显示,4月20日凌晨4点多,吴谢宇进入重庆江北机场T2航站楼。在3号门进入防爆安全检查区域等待检查期间,吴谢宇被监控设备4次抓拍,每次相似度比对都大于、等于98%。等待期间,吴谢宇手搭在一名女士肩上,面露笑容。但他不知道,4次抓拍显示相似度的同时,也关联出他被通缉时的照片。
D
河北警方
借助大数据分析
抓捕嫌疑人
3月16日,河北保定清苑区公安局接受害人李某报警称:其与多名受害人被魏某以经营瓜果蔬菜批发站借贷资金方式,诈骗现金2000余万元,魏某已于2018年12月逃匿不知去向。
接警后,清苑警方,随即组织精干警力展开调查,于6月18日对魏某涉嫌集资诈骗案进行立案侦查,并对魏某上网追逃。
8月,清苑警方通过对魏某社交圈进行大数据分析,秘密掌握了魏某行踪轨迹。9月8日,民警将隐匿在徐水区留村乡半壁店村北一西瓜销售点的犯罪嫌疑人魏某抓获归案。
此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破获的案件还有很多,张学友演唱会上抓捕60多个逃犯、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等等。
如今,警方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破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而技术手段本也是实现“不漏”的重要路径——有些高科技能弥补法网覆盖的“不及”之处,为技术与刑侦的嵌合提供连接,也带动刑侦的某些路径革新。
E
生物识别技术
应用领域广泛
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例如,一位储户走进了银行,他既没带银行卡,也没有回忆密码就径直提款,当他在提款机上提款时,一台摄像机对该用户的眼睛扫描,然后迅速而准确地完成了用户身份鉴定,办理完业务。这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联合银行的一个营业部中发生的一个真实的镜头。而该营业部所使用的正是现代生物识别技术中的“虹膜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1.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如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等。
2.电子护照及身份证。中国的电子护照计划公安部一所正在加紧规划和实施。
3.公安、司法和刑侦。如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
4.自助服务。
5.信息安全。如计算机登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全部在网上完成,电子政务中的很多审批流程也都搬到了网上。而当前,交易或者审批的授权都是靠密码来实现,如果密码被盗,就无法保证安全。但是使用生物特征,就可以做到当事人在网上的数字身份和真实身份统一,从而大大增加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可靠性。
链接:大数据还立下了这些功
●2016年8月26日 通过DNA对比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落网,白银连环杀人案告破。
●2018年 人脸识别系统在多地举办的张学友巡回演唱会上,协助警方抓捕超过60名逃犯。
●2018年 贵阳市公安局通过“人像大数据”系统,在1分钟内,抓捕了在逃18年的逃犯徐某。
●从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 贵阳利用“人像大数据”系统抓捕犯罪嫌疑人872名。
●2019年6月13日到7月24日 全国公安机关借助“人像大数据”系统,共抓获在逃人员57106名,用时仅一个多月。
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