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两旁鲜花缤纷多彩、网红桥等休闲体验项目丰富多样……近日,记者走进环境优美的石鼓区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只见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自2018年5月,石鼓区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入驻灵官庙村以来,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该村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美丽经济”全面开花。
扶贫之策——
“旅游+扶贫”让风景变“钱”景
扶贫者:张家彬(石鼓区委组织部驻灵官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8年5月,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和新一轮派驻,由我担任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初来乍到,通过上户走访和了解情况,感觉灵官庙村传统产业多样,区位优势明显,但短板同样突出,道路、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群众出行不便捷。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成为工作队的重中之重。自2018年6月以来,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对接扶贫行业部门,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争项争资,新建成了乡村旅游环线,沿线道路提质改造,全部实现户户通硬化工程,总投入1000余万元,硬化油化总里程近20公里;争取专项资金20余万元,自来水管网铺设全部到达13个村民小组的链接点;筹集资金4万余元安装长岭组公共区域照明路灯20余盏,有效解决群众夜间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对接区水利局,投入12万元,新建成碾米堰提灌站,解决全村8个组1300多亩稻田多年来抗旱难的问题。
自今年3月份以来,灵官庙村努力打造全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听取民意,积极动员群众,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卫生大扫除、空心房整治、旱厕改造等一系列工作,栽花植草,建园建绿,同时还将贫困户伍定英、祝家满、陈朝会家门口的两口塘打造成网红桥乡村旅游点,以此带动人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为持续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脱贫之路——
自主发展产业,让我“腰包”鼓起来
脱贫者:何代春
我今年61岁,前几年,因为意外落下了残疾,全家三口人,老母亲80多岁了,孙子现就读于衡阳财经学院。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不仅是教育扶贫政策,其它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全部享受到位了,今年又给我家申请了爱心助学金。去年6月以来,工作队到我家来宣传扶贫政策,鼓励我自主发展产业,我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小额贷款35000元创办了养鸡场。创办以来,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对鸡场的前期选址、鸡棚搭建、养鸡技术指导、防疫防病和后期成鸡销售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出了成鸡4批,盈利近40000元,现在我又新进了鸡苗3000羽,养鸭300余只,希望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特别是今年区里又帮我加入产业委托帮扶,每年还可以享受入股分红。我要感谢党和政府,让我的小日子越过越好了!
喜看变化
近年来,石鼓区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着力于道路硬化、油化,环境亮化、美化,铺设自来水管网,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硬化油化道路总里程近20公里,自来水管网铺设全部到达13个村民小组的链接点,新建成碾米堰提灌站,解决全村8个组1300多亩稻田多年来抗旱难的问题。同时,大力扶持自主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全力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和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绿色宜居的新灵官庙村。
扶贫日志(摘登)
2018年5月16日 石鼓区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根据区委新一轮派驻,进驻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张家彬任队长并兼任村“第一书记”,聂爱华为队员。
5月19日 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进行上户走访,了解情况,宣传政策,鼓励贫困户积极就业,自主创业,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6月10日 走访残疾人贫困户何代春,鼓励其自主发展养鸡产业,宣传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
7月27日 召开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就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听取和征求民众意见。
8月2日 村两委专题研究贫困户房屋修缮改造工作事项。
9月30日 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到珠晖区创智医院看望由政府免费收治患有精神智障的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
2019年1月1日 持续低温,天寒地冻,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给贫困户送去御寒物资。
6月5日 工作队、村两委专题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依托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打造网红桥乡村旅游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促进贫困户与当地民众就业与发展。
10月12日 工作队、村两委联合街道卫生院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扶贫主题活动,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义诊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