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地一声轻响,出租车的门被带上了。
“回家!回到老婆温暖的怀抱!”门被带上的那一刻,甘建华先生由衷地发出这样一句归家的心声,是那样真切,美好,温暖,感人。
车窗外,下班回家的人,面容疲惫,步履匆匆。瑟瑟秋风将女人们的发丝吹起,遮掩了面容,男人们的衣角也被风拽起,身体与脚步纠葛着前行。红尘滚滚,烟火人间,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浓重。满街流动的人群,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心事。与车辆擦身而过的那些面孔,有开心的,悲伤的,从容的,木然的……无论晴天,阴天,雨天,有家的,租房的,流浪的……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有归处的人未必是幸福的,但至少是安稳的。这个城市还有许多人没有归处,只能从街这边游荡至另一边,他们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城市从未真正接纳过他们。他们或许爱过一些人,但那些人最后也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城市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可有人感觉温暖,有人感觉炎凉,有人快乐,有人忧伤。譬如我们车里的四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而他们是否真的快乐,我并不了解,我的心里住着忧伤。甘老师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就像阳光照亮了我内心阴霾的角落,伊伊和黄姐的眼睛,也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间闪闪发光。
1991年夏天,8月8日,南派三叔还没有创作《盗墓笔记》,神秘凶险的蛇沼鬼城还未见踪影,青海高原柴达木盆地西北端的赛什腾山下,一个风华正茂的湘籍青年作家,与一个美丽迷人的银行女职员相遇了。在那个类似于月球表面,寸草不生,飞鸟不栖,寒冷而荒凉的大漠戈壁,他们的爱情之花开得灿然而且纯洁。
文学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在物质匮乏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荒凉贫瘠的柴达木盆地的热血青年的心中,更是如此。作为当地报纸副刊主编的甘老师,也是柴达木文学拓荒者李若冰先生的衣钵传人,自觉地扮演了一个文学艺术播火者的角色。他所住的冷湖四号基地的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那里是文学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许多后来成为作家、记者的人们的启蒙地。许多人至今还记得,这个衡阳人用一口湘音,手指着墙上的《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布图》,说:“这就是我们的西部之西。”从此,“西部之西”这个文学地理学名词,走进了那些文学中青年的心中,并伴随他们走向各自的人生高地。就连甘老师本人也没有想到,这个杜撰的地理名词,后来会成为国际上对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指称,网上甚至有一条“西部之西经典旅游线路”。许多诗人以之为题写诗和歌词,许多画家以之为题创作美术作品,就连《人民日报》《文艺报》和青海、湖南两家省级党报,也对之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揄扬。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上至局领导,下至野外职工,提到从柴达木油田走出去的文化名人,首先就会想到甘建华。德高望重的张德国老书记,不仅收集了他发表在报刊的许多作品,而且记得他的生日,每年春节都会提早给这个晚辈拜年。老局长周铭涛曾多次说过:甘建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柴达木油田文化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仅是创立了“西部之西”的文学版图那么简单,也不仅是荣获了全国冰心散文奖、丝路散文奖、中华铁人文学奖、青海省青年文学奖、四川散文奖等诸多奖项。关键是他在油田从百万吨产能向亿万吨大油气田进军的过程中,点燃了两三代石油职工的文学梦想,滋养着他们充满希望和憧憬,软化了他们内心的文化血液,从而度过平凡而枯燥的每一天。而知名作家好友凌须斌则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甘建华和王锦芳的爱情故事,成了文学青年心中最动人的诗歌和最美妙的乐章。”
美好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指向婚姻,也只有指向婚姻的爱情才真正美好。人需要归途,爱情也一样。1992年元宵节,甘建华和王锦芳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携走进了婚姻殿堂。关于当时当地的情形,冷湖电视台一位张姓旧日朋友,多年后在《那年元旦节的婚礼》一文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冷湖三区,花土沟,敦煌,乃至格尔木等地的朋友们,纷纷赶往四号基地。不大的冷湖镇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了甘兄的婚礼信息。本地作家,诗人,记者,书画家,摄影家悉数到齐。甘兄的婚礼成了柴达木油田文艺青年的节日,那一天大家如此快乐,如此开心,至今还津津乐道不能忘却。”
这些原初记录的文字,让我兴奋,激动,甚至热泪盈眶。它们让我看到了爱情的纯美,人性的纯良。我多么想穿越时光,去到1992年元宵节的柴达木盆地,参加这一对佳偶天成众所注目的婚礼,为那场盛大的婚礼做点什么——哪怕站在一旁傻乐呢,多好!多么幸福!
在《我从来没有错过你》一文中,王老师写道:“严寒的冬天,我们吃罢晚饭以后,总是围坐在炉火边,听我或你读书,火苗映着我们的脸庞,感情极致时也会潸然泪下。”我和王老师未曾谋面,但她的文字给我还原了当年真实的生活,那是我能想到的关于爱情最浪漫的景象。
在她撰写的《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后记中,我看到了夫唱妇随、伉俪携手并肩作战的动人画面。2018年6月14日晚8:11,甘老师看完妻子协助编完纪念洛夫的诗集后,“他站起来,做了一个多年没有做过的动作——居然亲了我一下!然后,轻轻地,深情地,说,老婆,谢谢你!”
“我们兴奋极了,忘记了饥饿,冲出门去,冒着霏霏细雨,在银泰红城小区宽敞的道路上,疾行3000步!一边走,一边说,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冷湖小镇上,初识相恋的那段日子。
“感谢伟大的诗人洛夫先生!是您让我体会了一个女粉丝的快意人生,让夫君知道他没有选错人生的伴侣。由此,我也会更加热爱文学,感受诗歌之美。就像洛夫先生曾经说过的:‘不但我们要拥有诗,也必须让诗拥有我们。’”
时光一晃,28年过去了。二十八个春夏秋冬,二十八个四季轮回,从赛什腾山下遇见的那一刻开始,便是一生长久地厮守。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目光所至都是你!
寂寞的人类啊!一生都在为情爱所累,寻寻觅觅,只为情有所依,心有所系。在黑夜中游荡的灵魂啊!一直都在渴望遇见另一个同类。
那些终日不想回家的人,那些对另一半三缄其口的人,心里是否都藏着遗憾和忧伤呢?
“回家!回到老婆温暖的怀抱!”是对婚姻由衷的肯定,是对妻子深情的表白,是对爱情的朴实感悟和完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