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将影视、戏剧、综艺三重艺术形式融合呈现,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化新品类。首创“一加N”多舞台空间,进行多线并行的立体叙事。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串联起了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A
以匠心置景还原年代感
首期节目中将《永不消逝的电波》搬上舞台,胡歌、刘涛通过演绎经典的方式向革命先烈致敬,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节目通过全景式的还原历史场景,精致的道具设计,引发网友热议与盛赞,用细节成就了一档良心经典节目。
在胡歌饰演的李侠发报的阁楼,从便携式的发报机、耳机,到摩斯讯号的相关书籍,再到桌上的一杯水,都真实地还原了地下情报员工作的场景。同时,狭小的阁楼、昏暗的灯光,更是完美营造了秘密发报的紧张感,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与代入感极强。
客厅的空间则采用了明亮的暖光,再搭配雪白的桌布、摆放整齐的餐具和家庭陈设,以及桌子摆放着的照片、两人合影时的戒指与组织来信,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真实的家庭情景设定恰到好处,与发报空间的严肃、神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强化了一段革命浪漫主义爱情发生发展的特殊性。
国民党监听间里的监听器和墙上的上海市街道地图,更是充满了细节的考究,充分暗示了李白身在敌人心腹坚持斗争的紧迫与危机,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而洋服店里笔挺的西装、华丽的礼服,以及散落的衣架和桌子上的量衣尺,都仿佛一把把记忆的钥匙,一下子把观众带入那段难忘的历史中。李侠与何兰芬的第一次见面与第一次合影便定格于此。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组用匠心置景,还原真实历史场景。让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说话,每一个道具都在表演,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真实而妥帖,每一处感动都是自然的生发。
B
经典文学影响无数人的未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家路遥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上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并以此影响了无数人的未来。10月2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播出了第二期,这部影响和塑造了一代人精神世界的传世经典再度被搬上舞台,并在全网掀起了一股“致敬路遥,缅怀路遥”的热潮。
尽管生于贫瘠,路遥却给一切卑微的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中宣部等部门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通过董卿的访谈,嘉宾们讲述了许多关于他奋斗往事的动人细节。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拒绝了所有的采访、邀约,翻了十年来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据说当时翻得指纹都磨没了。除创作以外,家庭、健康、自由……他全都可以奉献出去,之前他的身体壮得像牛一样,但在创作完成了之后,就虚弱得经常要坐下来,走路都会东倒西歪。
最终,在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长篇连播”节目编辑叶咏梅的极力推荐之下,《平凡的世界》乘着广播的“翅膀”飞到亿万读者的耳畔与心头。这部小说通过电波牵动了无数的听众的心,有太多的人在孙少安、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品让平凡的人们明白了生命的力量,懂得自己可以走多远,能够成为谁。不少网友感慨:“《平凡的世界》是我看过最励志的一部文学作品,这本书教会了自己很多东西,要艰苦奋斗要坚定信仰,即便出生平凡也要努力成为一个不凡的人。”
路遥先生的作品曾被无数次搬上艺术舞台,这期,《故事里的中国》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把这部上百万字的恢弘巨制浓缩于有限的舞台,并在短短30多分钟的时间内精心呈现。郭涛、杜淳分别扮演孙少安、孙少平,他们和王一楠、薛佳凝、曹力等实力演员共同登台,接受观众的“检阅”。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节目录制以来舞台上演员人数最多的一次。
C
多家主流媒体转发缅怀英烈
11月10日晚八点档播出的节目中,通过对《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女儿胡波、罗广斌的孙子罗际、著名作家和革命家马识途,以及“江姐”原型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的采访,还原了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革命先烈及他们的英雄事迹。演员陈数、刘烨、公磊也通过对经典的重新演绎,让观众感受到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作为一部红色经典,《红岩》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为大家塑造了一组乱世下的革命者英雄群像,而这些人与事又都是真实存在的。10日的节目中,我们印象里那个短发的,总是身穿蓝旗袍、红毛衣,还戴着一条白围巾的“江姐”被真切地还原了。在彭壮壮的讲述中,他的奶奶,也就是“江姐”的原型江竹筠,既是一个身材娇小但内心强大的巾帼英雄,又是一个内心时刻牵挂着孩子的母亲。
节目中,江竹筠在遇难之前写给表弟谭竹安的一封托孤信被曝光。“竹安弟,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叫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寥寥几句话,却饱含了“江姐”对年幼的孩子的不舍,对新中国、新生活的祝福,以及对随时牺牲做好的准备。
节目播出后,话题#江姐托孤信曝光#登上微博热搜榜第2位,多家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纷纷转发致敬。此外,观众们也被江竹筠的真实故事而感动。有网友表示:“英雄已逝,情怀和风骨却是不朽的,向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除了各位先烈的后辈,节目中还有一位特别的嘉宾,他就是今年已经105岁的马识途老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革命家和罗广斌的革命领路人,马老讲述了70年前的革命故事,并题字赠予青年朋友们,希望他们“登山不落同人后,做事敢为天下先”。有观众感慨:“上期是90岁、97岁,本期105岁,这节目请来的简直都是活化石啊!”
D
向观众证明了艺术生命力的长久
的确,从《永不消逝的电波》中87岁的袁霞、《智取威虎山》中85岁的童祥苓,到《白毛女》中90岁的郭兰英、95岁的贺敬之、97岁的孟于,再到105岁的马识途……已有多位年过耄耋的文艺工作者登上《故事里的中国》的舞台。节目中,各位国宝级艺术家云集,分享自己对文艺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守,不仅为青年文艺工作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向观众证明了艺术生命力的长久。
回忆历史,革命先烈们在战争的炮火中读懂了“信仰”二字。七十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们则用一个又一个作品传递出这种信仰。如今,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缅怀就是继承。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让烈火中不灭的信仰去点燃新时代的新的荣光。
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