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也下跌,11月18日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32.9元/公斤,较15日降1.82元/公斤。19日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33元/公斤,较18日涨0.1元/公斤。
A
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开始回落
这一轮猪价调整始于东北。该地区猪价10月中上旬最大涨幅55.98%,但10月下旬至11月17日累计跌幅32.79%。东北猪价波动剧烈,河北、安徽、山东等地随之而动。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猪价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调整,可能与供需及预期密切相关。
从供应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最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也因此最早复产,猪肉供应量相对较为充足。另一方面,由于气温大降,促使散户集中出栏,导致供应快速增加。
从预期的角度来看,发改委近日表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建设,多措并举,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妥善实施冻猪肉储备投放,保障猪肉消费需求。增加牛羊肉、禽肉、鸡蛋生产和供应,多渠道扩大猪肉和牛羊肉等替代品进口,确保整体肉类蛋白市场供应基本充足。
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看,全国生猪存栏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止降回升。10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0.6%。按此趋势,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实现探底回升,市场供应将逐步增加,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加上非洲猪瘟病毒科研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多重积极因素都给猪肉价格的上涨预期带来了较大压力。
B
各地出台政策促生猪生产
8月31日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出台17条政策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目前,记者统计发现,已经有24个省份相继发布了促进生猪生产的有关措施(含征求意见稿)。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各省区市出台的政策措施中均提出支持动物防疫、粪污处理、养殖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基础设施建设。福建省还提出,加快构建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从“运猪”向“运肉”转变,从热鲜肉向冰鲜肉转变。
养殖用地不需审批。四川、云南、江苏、湖南等省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
明确补贴补助。多地出台了明确的补贴补助措施。如浙江对新建(扩建)的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按照每出栏万头给予100万元的补助奖励;河南对每个洗消中心建设给予30万元补贴,对从国外引进种猪每头补贴3000元。
出台抵押贷款福利政策。 目前辽宁、河南、广东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浙江省已在衢州、金华开展以生猪为代表的活体抵押贷款模式。辽宁省安排贷款贴息资金4133万元,组织各市对去年8月1日至今年7月31日期间有流动资金贷款的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开展贷款贴息工作。
支持异地重建。贵州对2020年底前新建和改扩建的种猪场、规模猪场(户),以及禁养区内规模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助,金额从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湖南提出,对禁养区内关停需搬迁的规模化养殖场户,要优先支持异地重建,对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加快环评审批,2020年底前环评审批时间由原法定时限压缩一半。
出台疫病防控实施意见。多地针对疫病防控出台了实施意见。黑龙江提出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坚决做好养殖业污染防控,依法依规划定禁养限养区,加强市场监测,做好政府和企业猪肉储备。四川要求围绕“人员、车辆、生猪、肉品、饲料”等重点环节,推动生猪养殖企业全面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增强防疫意识。
规范废弃物处理。云南要求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废弃物处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装备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实行应补尽补。随着各地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人们相信生猪产能会逐步恢复,百姓的餐桌更有保障。
C
真正拐点或在明年下半年
猪肉市场的供应增加除了储备肉的助力,更主要的还是从10月份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已经止跌回升,生猪存栏环比降幅明显收窄。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分析,本轮猪肉价格下降尚不代表拐点的到来,真正的拐点或在明年下半年。生猪跟商品猪的供给,中间有6个月的生产周期,能繁母猪跟商品猪的上市中间有12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也就是说整个生猪的产能预计在年底之前有望止跌回升。但是从供给来讲,明年上半年整个仔猪供给将会逐渐地逐月恢复增长,而整个商品猪的供给从下半年开始将会逐渐恢复,也就意味着猪肉价格的拐点应该出现在明年下半年。
四季度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再加上元旦、春节的双重加持,终端猪肉消费量将大幅增加,短期内生猪供应量也无法大幅增加,猪肉价格仍有回升的空间。不过,朱增勇认为,上涨空间不大。目前冻品的库存量还比较大;禽肉、牛羊肉的供给比较充裕,猪肉进口在近期还将会继续增加,春节前整体上肉类的供给还是比较充裕的。由于消费的季节性,猪肉价格未来还有上涨空间,总体以稳定为主。按照往年的惯例,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会在元旦和春节适时启动冷冻肉的投放,有利于保障春节前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会择机向市场投放冻猪肉。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储备肉最长只冻4个月,而且不停流动更换。营养价值方面,储备肉和新鲜的肉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口感上也没有什么差异,和冷鲜肉差不多,如果是用速冻的方法,它的口感是不输鲜肉的。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美味可口的。
综合新华网消息
注:本版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