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记者走进山清水秀的石鼓区青石村,到处弥漫着沁人心鼻的桂花香,村庄整洁优美,井然有序,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美丽乡村景象。
自进驻青石村后,扶贫工作队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依托特有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吸纳贫困户通过就业、入股分红、加入合作社等方式增加收入,加快了全村脱贫攻坚步伐。
产业带动,村民联动,精准帮扶,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89人,已脱贫60户186人,2018年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和先进驻村工作队。
扶贫之策——
生态休闲农业,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者:姚斌(石鼓区环卫所驻青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8年5月,我受组织委派驻青石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到村工作后,我与队员邹天明、祝新林走访21个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听取村民对加快脱贫攻坚的好建议、好办法。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与村“两委”共商脱贫之策,推行因类施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把“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稳定脱贫,共同富裕”作为扶贫工作队的奋斗目标。
坚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把增加村民收入作为实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2018年,政府为贫困户每人投资1500元入股云飞农业,当年贫困户实现人均分红120元,2019年政府又为贫困户每人投资2000元到华林农业,人均分红160元,贫困户累计受益7.2万元。以土地入股方式,为青石村引进一个占地1573亩、总投资6亿元的乡村旅游项目——青月休闲山庄,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8000万元,已种植美国甜樱桃500亩,桂鱼养殖200亩,完成旅游步道、休闲木屋、景观工程等配套建设,建成了一个集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庄园,成为城郊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目前,该庄园于今年10月开始接待游客,吸纳20多户贫困人口和村民就业,人均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2018年,成立青石村以养鸡为主的“三面红”种养专业合作社,免费为23户贫困户送鸡苗1.5万多羽,并上门免费提供防疫服务,实现了规模养殖,每年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近17万元。
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注重把国家关于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贫政策,精准滴灌到每个贫困户家庭,配合村“两委”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努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推进农村道路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油化村道8.3公里,硬化组道27.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实现组组通油路、户户通水泥路。为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5处集中供水点,成为吸引周边众多村民慕名前来取水饮用的景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60多万元提质改造了23户贫困户住房,投入130万元把523个旱厕改建成冲水厕所。现在,群众都说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多了,环境更优美舒适了,许多之前买房住在城区的村民都“回迁”了。
脱贫之路——
精准帮扶,让我家踏上脱贫致富之路
脱贫者:肖慧(贫困户)
我家里四口人,因自己与丈夫疾病缠身,导致家庭一度贫困。自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区人大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走访和引导,2018年我申请政府小额贴息贷款4万元,购买收割机、耕田机,种植水稻35亩,实现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参加修理技能培训,掌握了精修摩托车、电瓶车的技术,2018年起开设“创新修理店”,2019年又开设电瓶车销售部,我家年纯收入又增加4万元左右。我还被评为市、区脱贫之星。
现在,不但收入增加了,真正实现了脱贫,而且还享受脱贫不脱政策带来的兜底脱贫低保、教育扶贫生活补贴、住房提质改造等政策红利……我家的生活越过越好,感觉离美好生活的目标越来越近。
喜看变化
近年来,石鼓区黄沙湾街道青石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扎实推进道路提质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危房提质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生态休闲农业等项目,硬化组道27.8公里,油化村道8.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新建5处集中供水点,改造危房23户,完成改厕523个,建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场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建成生态休闲农业庄园1个,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山美水美、环境优美的美丽村庄,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绽放在雁城的北大门。
扶贫日志(2019年摘登)
1月9日 开展春节前为贫困户“送温暖大走访”活动。
3月11日 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各村民小组长召开脱贫攻坚“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部署会。
4月23日 组织贫困户到青石村“三面红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为23户贫困户赠送鸡苗。
7月3日 配合区住建局对青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全面核查。
7月12日 送患重病的贫困户谭茂香去医院住院。
8月16日 石鼓区人民路小学来村开展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
8月19日 组织区、街帮扶责任人走访慰问贫困户,并送去防暑降温物资。
9月16日 组织贫困户参加扶贫产业培训,签订产业扶贫入股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