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星云奖共设10个奖项
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27日举行颁奖典礼,灰狐的《固体海洋》获得长篇科幻小说金奖,阿缺的《彼岸花》和梁清散的《济南的风筝》分别斩获中篇科幻小说金奖和短篇科幻小说金奖。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颁发,获奖作品经过专业机构提名、业内人士推举、专家评委会评选产生。
本届星云奖共设10个奖项。其中,最佳少儿科幻中长篇小说金奖由徐彦利的《心灵探测师》夺得,最佳少儿科幻短篇小说金奖由秦萤亮的《百万个明天》夺得,布兔的《红色海洋》封面获最佳美术作品金奖,郝秀玉翻译的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预见未来——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说全集(三)》获得最佳翻译小说金奖。
最佳青少年作品金奖由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学生邹佳祎的《你所谓的世界》获得。邹佳祎身穿校服上台领奖,被主持人称赞是给学校打了“硬广告”。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还为科幻作家郝景芳、《流浪地球》导演郭帆颁发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特等功)勋章。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采访中对观众表达谢意,他说,中国电影工业化与好莱坞还存在很大差距,《流浪地球》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视觉效果,基本都是靠7000名参与创作的人员不休不眠制作出来的。
刘慈欣:中国科幻产业潜力巨大
“越来越多机构、个人和资本开始关注科幻领域,《流浪地球》只是起点,中国科幻产业潜力巨大。”中国科幻作家、《三体》《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说。
一身便装、脸上时常带着微笑……25日至27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超级盛典期间,56岁的刘慈欣成为关注焦点。
今年初,由刘慈欣原著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创下46.55亿元票房,被认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此前,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并于2015年获得雨果奖。
“过去的10年,中国科幻产业进步很快,科幻影视、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刘慈欣说,但在科幻领域有影响力的作者、优秀的作品还是很少。
刘慈欣说,世界级的科幻作品大多数是美国科幻作品,相比之下,中国科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美国活跃的科幻作家有近2000人,而中国经常发表作品的科幻作家只有30人左右,差距显而易见。”刘慈欣坦言。
在刘慈欣看来,中国科幻界应从创作上发力,尽管近年来《三体》《北京折叠》等科幻作品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大奖,但中国仍然需要更多在国际国内舞台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作品。
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电影还处于需要积累“塔基”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幻电影将继续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亮点,这将有力带动科幻文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根据刘慈欣代表作《三体》改编的同名科幻电影,一直备受期待。对此,刘慈欣表示,小说和电影是不同的创作形式,二者的受众也不同,对于电影而言,自己会给制片方更多的空间。
“电影面向的是市场大众,希望电影版《三体》大胆尝试,用电影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突破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时的瓶颈。”刘慈欣说。
十部作品获首届华语科幻电影“原石奖”
在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十年庆典上,组委会还颁出了首届华语科幻电影“原石奖”,张笑帆的沉浸式飞行影院剧本《三体-地球往事》、韩松的《逃出忧山》、刘洋的《火星孤儿》等十部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是从三百多部参赛作品中评选出的,最有希望雕琢成科幻电影的科幻电影剧本和科幻小说。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负责人之一董仁威说,经过中国科幻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科幻逐渐由文学延伸发展为真正的产业,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本土科幻作品走出国门进行交流。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成立于2010年,旨在发掘、评选和奖励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家、作品和相关从业者。此前已成功地在北京、成都、太原和重庆举办了九届,这是该奖项第二次选择在重庆举办颁奖典礼。该奖项已成为华语科幻创作领域的权威奖项,其获奖作品体现了当前华语科幻创作的前沿水平,对于促进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培育和推出中国新锐科幻作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部分获奖作品介绍
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固体海洋》 灰狐
颁奖词:科幻着眼于未来,而未来却无可摆脱地与今天人类的所作所为相关联。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增大,由人类制造的各种人工物的普遍应用,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当下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究竟会如何不确定地发展,给科幻作品思考探索留下了无限空间。基于乐观主义的立场,以出色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故事设定,关心未来的环境问题,正是这部独具一格地以人类与其自身创造出的垃圾塑料之争为主题的长篇科幻的核心内容。
最佳中篇小说金奖:
《彼岸花》 阿缺
颁奖词: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因作家的创造力而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一具步履沉重的形骸,因妙想天开的设定而轻盈飞扬。如果被视为非人的行尸走肉仍有理智,而人类已经在欲望和野心的驱使下疯狂,是谁葆有人性,又是谁值得拯救?这篇幽默风趣、清新动人的重口味轻小说,用非人的眼睛,看破人类的穷形尽相,可谓丧尸版的《狂人日记》。那朵让丧尸渡过劫难,抵达彼岸的奇花,是作者寄予世界的温情和希望。
最佳短篇小说金奖:
《济南的风筝》 梁清散
颁奖词: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情节十分精巧的小说。作者以论文般精准冷静地语言,抽丝剥茧的推理,带着我们透过时间的迷雾,跟随着主人公进行了一次故纸堆里的神奇冒险,一场超越时空的浪漫邂逅。貌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之下,揭示的是一百多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发明,一位超越时代的天才。小说题材新颖,写作技巧娴熟,堪称一篇难得的短篇科幻精品。
最佳少儿中长篇小说金奖:
《心灵探测师》 徐彦利
颁奖词: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少儿科幻作品。以科幻的方式,用少年的视角探讨人性,在暴露人性面对现实时的种种问题的同时,也赞扬了人性中的积极进取和奋发图强。小说的文学性较强,人物不多却塑造得有声有色,为如何在科幻小说中塑造典型人物树立了样本。
最佳少儿短篇小说金奖:
《百万个明天》 秦萤亮
颁奖词:小说恪守经典科幻小说中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定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和体验切入对人工智的“伦理”想象:精准周密的程序让AI产品为人类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人类的爱是否可以被替代;运算出来的感情是否有心灵的温度;这或许是该作品中,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作者以节制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感,让爱如同冰中之火在文本跃动。在爱中成长,不仅是故事中女孩的渴求,也是人类世界的永恒建设,这使作品具有了隽永的意味。
最佳青少年作品金奖:
《你所谓的世界》 邹佳祎
颁奖词:手机是现代最伟大的发明,它逾越了人与人交流的障碍,便捷了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沟通与交流,但与此同时,也将我们带至虚拟世界,深陷其中而不得自拔,小说讲述了十五岁的手机依赖症患者与心理医生的故事,并指向一种深刻的警醒与反思:既然全人类进入虚拟世界是不可逆的未来,那么,何谓人的实相、根本与意义?
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