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部门对全区近1.4万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游泳和防溺水知识的培训。 这项称为暑假“游泳保姆计划”的活动,赣榆区教育局整整酝酿了两年。教育部门不是暑假游泳培训的责任主体,但赣榆区教育局顶住了重重压力,面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游泳保姆计划”在各种争议声中顺利开班了。赣榆区教育部门的这种勇气和担当精神,值得鼓掌。
纵使防溺水教育喊破喉咙,但每到暑假,溺水死亡事故依然成高发态势,悲剧不断重演。由此,让儿童学会游泳和防溺水自救,成了公认的防溺水事故的最有效手段。正是基于这一共识,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近期连发两次预警,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织牢防溺水“安全网”;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采取措施,抓好学生防溺水教育。
然而,受限于基础设施和专业师资,不少学校无法在体育课上开设游泳培训,这使得防溺水教育一直停留在口头说教上。由此,城市儿童不得不花钱买技能,去校外培训机构参加游泳培训。而广大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依然处在私自野泳、无人照护的危险境地。暑假溺水事故的高发,正是因为农村儿童在游泳技能培训上普遍表现为“自学成才”。
在报名参加暑假“游泳保姆计划”的1.39万学生中,有约8600人是留守儿童。因此,“游泳保姆计划”是必要的。进而言之,“游泳保姆计划”在场地设施建设、教练培训、收费管理、安全保障、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政府部门开展儿童游泳培训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一场十分珍贵的示范课,值得仿效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