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才有市场,“鉴渣服务”的火热,无疑是寄附在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裂缝之上。但所谓“专业”的“鉴渣服务”绝非可靠的窗口。其一,“鉴渣服务”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者个人信息也会被泄露。这不仅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还会将私生活泄露出去,到头来没准会遭遇精准诈骗或勒索。其二,“专业鉴渣师”所谓专业,其实就是一个幌子,说白了就是抓住咨询者的心理,忽悠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就算信息不会被转卖,被骗财或许难免。与其向“鉴渣服务”要安全感,不如多些理智与信任。互相鉴定没准鉴不出问题,还容易造成无谓的对立和紧张。——评论员 伯 扬
2.影视圈最近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儿。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刷爆,票房挤进国产电影排行榜前三,另一部电影《上海堡垒》却惨遭“滑铁卢”。这部号称投资3亿多的“科幻巨制”,原本市场定位是冲10亿级别去的,不料才勉强过亿,豆瓣评分跌至3.2。“《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把它给关上了”……面对这样的吐槽,导演不得不公开道歉。
近年来,尽管许多人都不满“流量电影”横行,但从现实来看,仍然不得不向市场妥协。其中关键原因在于,流量的确是能赚到钱的。从这方面来讲,我们乐见于《上海堡垒》的倒塌,因为它证明了,“流量总能赚到钱”的神话是假的。而且乐观来看,这是一种大趋势。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看到流量的真相,甚至有人直接把“流量派”作为没实力、没演技的代名词。这种看法,有助于矫正影视市场的浮躁心态,让更多人沉下来关注作品本身。健全影视行业生态,流量固然很重要,但“唯流量化”不可取。艺术魅力的来源是作品,指望流量就能大红特红,虽然在特定时期内获得成功。但当整个市场冷静下来,就不再有偷鸡摸狗的可能。一句话,留给“流量电影”的时间不多了!——评论员 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