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记者以高中生身份联系代笔卖家,对方告知各作文竞赛代笔都明码标价,代笔业务供不应求。有的作文竞赛名义上不收报名费,但要求必须订购主办方出版的刊物,参赛作文必须写在随刊附送的稿纸上,复印无效。一些作文竞赛步步为“盈”,堪称“摇钱赛”,有些知名作文竞赛有10-30万人参赛,仅靠初赛报名费就能入账千万。
“作文竞赛”这个词,对不少学生和家长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还参加过。其实,作文竞赛还是有其有益的一面,参赛者也并非都带有功利性,很多学生是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而参赛。但作文竞赛鱼龙混杂,有不少甚至是专门为了捞钱而设立,这使其逐渐变味成了捞钱工具。
对此,去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决定对全国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制度。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作文竞赛只有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和“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三项名列其中。
然而,各种各样的作文竞赛仍在举办。由于作文竞赛获奖的作品,有一定规律可循,由此形成了一些“定式”,使培训机构投其所好,形成产业链,还出现了网上为作文竞赛有偿代笔的服务。一些知名的全国性作文竞赛的参赛作品,甚至明码标价,只要无需现场参赛的,都可以按篇付费请人代笔。由此,靠作文竞赛捞钱这件事该管管了;没有获得审批就举办作文竞赛并收取费用,这本身就违反规定。至于竞赛有无资质,单靠家长辨别真伪也是勉为其难。因此,让家长和学生擦亮眼睛的同时,监管部门当负起责任,莫让作文竞赛成为某些人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