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陈 毅
本报讯 “有你这个后生崽在,我们心里踏实,不怕!”石鼓区灵官庙村,65岁的村民文冬秀发出此番感言。因腿疾,行动不便的她从洪峰中上船再到上岸,都是她口中的“后生崽”背着完成的。老人口中的“后生崽”叫朱国辉,是灵官庙邻村松木村人,也是前来抗洪抢险的石鼓区人武部民兵应急连中的普通一兵。
“大家都赶紧出来,这里有险情!”7月11日上午9时许,在灵官庙村,一个急促而响亮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此人正是朱国辉。这天一大早,他便和战友们在洪水浸泡的房子周边搜救被困群众。
板寸头、壮实的身体,炯炯有神的双眼,给人第一印象便是:憨厚、踏实。25岁的他,年龄虽不大,却早已历练成一名老兵。2012年2月,刚高中毕业不久的他,便成为了石鼓区人武部一名普通民兵。2012年12月,出于对军人的这份情愫,他毅然应征入伍,成为原41集团军某部警卫调连的一名军人。2015年退役,返回家乡。
本次强降雨导致石鼓区局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雁栖湖水位持续上涨,情况危急!”9日凌晨三点,接到险情通报后,朱国辉拿起外套就往车里钻。“我对那边的情况很了解,我去。”朱国辉撂下这这句话就上了车。这一早,他和20多名战友,组装冲锋舟6条,蹚水拉舟运送被困群众300余人。
7月10日上午,记者在灵官庙村再次见到他时,一夜没合眼的他依旧精神抖擞地在执行任务。雁栖湖、草桥社区、望城路社区、灵官庙村……10人、150人、300人、500人……这位25岁的“老兵”已连续参加10余场“战斗”,且几过家门不入,和同事们共同转移群众900多人。
“救灾现场正是民兵训练的‘课堂’,是挑选淬炼合格兵员的‘磨刀石’,能经受住救灾一线摔打磨练的都是佼佼者!” 据悉,此次抗洪抢险中,石鼓区人武部派出了50余名优秀的冲锋舟操作手,分布在8个镇(街道)。记者离开时,已是晚上10时多,背后的雁栖湖,几十台机器仍在不停地排渍,朱国辉仍在忙碌着。他笑着说:“只要人民有需要,人民子弟兵就要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