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姓起源
(一)出自子姓,以谥为氏
子姓,商代王室姓氏。戴氏源于子姓。据《史记·周本纪》载,西周建立第三年,周武王逝世,太子姬诵即位,是为成王。时周分封国武庚禄父(商纣王的儿子)叛乱,周公姬旦率师征讨。平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殷商贤人纣王之兄微子启。让其建立宋国,以安殷商遗民,奉商祀,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
微子启是为宋国开国君主,史称宋微子。宋国传位至十一世宋戴公,戴公是一位贤能的国君,在位34年(前799—前766)。卒后,谥曰“戴”,史称宋戴公。宋戴公裔孙中有的以其谥号“戴”为姓氏。此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宋戴公之后,以谥为氏。”
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戴氏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孙,以祖父谥为氏。
(二)出自姬姓,以国为氏
在西周分封中,有一个姬姓戴国,子爵,在今河南兰考县一带。《左传·隐公十年》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这是说春秋时,鲁隐公十年(前713),戴国为郑国所灭,亡国后的戴国公族子孙便以国名“戴”为氏。此即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戴氏,开封封丘县戴城是其国,隐公十年,郑人伐取之。或云旧考城县是也,为宋人所灭,改名谷城,子孙以国为氏。”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谯郡 东汉建安末(约公元219年)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县)。
广陵郡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清河郡 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改清河国置,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县东南)。
(二)堂号
注礼堂 西汉的戴德与侄戴圣,同时学礼。汉宣帝时立为博士,分别称“大戴”“小戴”。他们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分别编注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其后族人便以“注礼堂”为堂号。
独步堂、避贵堂 均出自东汉隐士戴良。戴良才既高远,议论也不同于一般人。他曾说:“我独步天下,谁与为偶?”时朝廷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又请他做司空,也不至;州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野躲起来。戴良的后裔,以其言论为堂号,称“独步堂”;以他的行为为堂号,称“避贵堂”。
(三)名联鉴赏
经传大小戴
名与斗山齐
该联是说西汉经学家戴德、戴圣叔侄编纂《礼记》事典。
帘外微风斜燕影
水边疏竹近人家
引自清代著名画家戴熙自题联。戴熙,字鹿床,号醇士,钱塘人,道光年间进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画絮》。
三、名人小传
戴德(?—?),汉代礼学家。约活动于汉宣帝、元帝时期(前73—前33)。字延君,梁(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人。戴德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前73—前49)立为博士。历时数年,将古代有关礼仪等论述编成《大戴礼记》85篇。但今仅存39篇,其他已佚。其侄儿戴圣,字次君,亦汉代礼学家,曾任九江太守。编辑了《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之一。
戴胄(?—633),唐初大臣,太宗朝宰相。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戴胄性耿直,有干局才,对于律令法规和典章制度颇为通晓。隋末为门下录事,后任越王给事郎。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兵部郎中,封爵为武昌县男。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戴胄升任大理寺少卿,任上既秉公执法,又入情入理,深受朝野称赞。是年,擢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尚书左丞。由于戴胄为官廉洁,太宗矜其清贫,特诏赐钱十万。三年(629),戴胄复拜谏议大夫,进民部尚书,又检校吏部尚书。四年(630),以本官参与朝政,成为宰相,晋爵为郡公。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也作次公,金坛(今江苏)人。唐代宗大历中登进士第。曾应刘晏之召,在其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以监察御史出为东阳县令,后任抚州刺史。贞元四年(788),改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世称戴容州。次年卒于任上,年58。戴叔伦在任地方官时,关心农业生产,有一定政绩,史称“清明仁恕”。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是中唐前期写作新乐府的诗人,其诗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艺术上情景交融,真挚动人。
附:《塞上曲》诗欣赏
汉家旌旗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震(1723—1777),清朝思想家。字慎修,一字在原,安徽休宁人。青年时为小贩。乾隆二十七年(1762)至京师,结识当时名流王鸣盛、钱大昕、纪昀等,“声垂京师”。同年中举人,后六试进士不第。三十四年(1769)修《四库全书》,被召为纂修官。四十二年(1777),卒于任上,年55。戴震知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算学、声韵、训诂均有研究,为乾嘉学派集大成者。
戴衢亨(1755—1811),清代大臣,嘉庆朝大学士。字莲士,江西大余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进士第一人。中状元后,授职翰林院修撰。历江南、湖南乡试正考官,提督山西、广东学政,侍讲学士。嘉庆三年(1798),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转户部右侍郎。六年(1801),升任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予云骑尉世职。九年,失察顺天府书吏盗印,罢府尹。十年(1805),调户部。十二年(1807),迁户部尚书,晋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十四年(1809),授太子少师。十五年(1810),拜体仁阁大学士,管工部,掌翰林院。十六年(1811)病卒,年57。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戴衢亨一生为人谨慎,持躬正直,学识淹通,体用兼优,忠勤懋著。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