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06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舍弃,是最大的智慧!
欢迎关注公众号 阅评更多好文章
  林新华

  历史的回顾往往可以指导未来。

  1947年3月发生的一件大事,在当时惊动了世界,在今天回忆却是最好的人生导向课。

  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在延安。

  1947年3月,蒋介石决定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

  按照蒋介石的部署,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第 l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部动用装备精良的34个旅23万人开始大举进攻延安。

  延安保卫战开始。

  此战备受中外关注。

  蒋介石和胡宗南等觉得胜券在握。

  胡宗南带着23万人而来,外围还有其他国民党部队环视四周。

  当时的延安只有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2.3万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怎么办?

  此时的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智慧,提出放弃延安。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决策。

  但在当时却为许多人所迷茫,毛泽东同志要放弃延安?为什么要放弃延安?

  从1935年10月19日,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许多革命同志就生活工作战斗在这里,延安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脑机关所在地,也是红色政权的一个象征。

  现在要放弃延安,一些同志自然从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

  面对这些困惑,毛泽东同志说出为什么要放弃延安的道理——

  在战术上,暂时放弃延安,就是为了诱敌深入,寻机歼敌。

  在政治上,国民党若一占领延安,首先是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

  在保卫延安上,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如果不主动放弃,两军交战,这座历史古城会受到战火的伤害。

  面对一城一地的得失,毛泽东同志还鼓励广大战士说,我们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到了延安,他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做好思想工作后,194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由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担负起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的任务。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已兵临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才离开延安。3月19日,国民党军占领延安。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学会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

  事实开始如毛泽东同志预料的那样发展——

  在主动放弃延安后的一个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军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蘑菇战术”,同比自己多达十倍的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三战三捷,消灭国民党军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并为西北战场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美国政府1949年发表的《白皮书》,对这段历史有着这样的评价: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经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则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

  1959年,台湾编写的《戡乱战史》也说:“我军主力始终被匪牵制于陕北,一无作为,殊为惋惜”。

  孟子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们设想,如果当时中共中央不是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适时放弃延安诱敌深入,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而是死守延安,同十倍于自己的强敌,打延安城的保卫战,结果可想而知,历史也许会重写。

  战争需要对城池取舍,人生需要对名利取舍。

  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的人生道路就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

  一个人有时往往要面对许多诱惑,面对许多抉择,这时候如何取舍名利,怎样选择方向,是人生的一道道命题。

  人生紧要处,往往就是那几步,有时哪怕走错一步也会悔恨终生。

  会取舍体现人生的智慧。

  而在取与舍中,会舍弃的人更胜一筹。

  取,对每一个人而言,自然是多多益善。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欲望和追求,取可以满足人的欲求,面对可以满足欲求的东西,能作出取之决定,自然是不艰难的。而舍则不一样,舍是在割裂人的欲望和追求。能舍之人,会舍之人,勇舍之人,必定是有大智慧之人。

  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什么时候学会了放弃,什么时候便学会了成熟。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后汉书·冯异传》写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个人只有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选对了走向成功的方向。

  对于舍,我们应该这样看待——

  有时候它是一种洒脱,舍去即是自由。

  有时候它是一种智慧,舍了此得之彼。

  有时候它是一种精神,舍小我为大家。

  学会舍,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就拥有了生活之智慧,你的人生自然就会开开心心、潇潇洒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衡阳市欧美同学会 (衡阳市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
惩治村霸 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谢萍 奋斗的人生很美丽
买车九年了 不知要年检
会舍弃,是最大的智慧!
衡阳晚报版面一A01会舍弃,是最大的智慧! 2019-07-06 2 2019年07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