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一般人难以准确鉴别,千万不要“凭经验”去鉴别。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一般人难以准确鉴别,千万不要“凭经验”去鉴别。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三类野生毒蘑菇最常见,千万不要采食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一般人难以准确鉴别,千万不要“凭经验”去鉴别。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
剧毒鹅膏菌
日本红菇
剧毒亚稀褶红菇
  ■本报记者  贺正香

  通 讯  员  刘晓雁

  进入初夏,由于雨水偏多,野生蘑菇生长得又多又快,容易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近日来,我市个别县已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并出现死亡病例。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一般人难以准确鉴别,千万不要“凭经验”去鉴别。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切勿相信。

  野生蘑菇不要采!不要吃!

  有食用野生蘑菇习惯的朋友们,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不要轻易食用。

  目前已知有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蘑菇中毒的特效药,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这才是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万一误食了有毒蘑菇要立即采用急救措施,尽快催吐,并尽早到医院就诊,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得到有效救治。

  三种最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根据近年来我市发生的野生蘑菇中毒案例,给大家介绍三种最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第一类是剧毒鹅膏菌。主要包括灰花纹鹅膏菌与裂皮鹅膏菌。其中灰花纹鹅膏菌外观上与可食用的“鸡丝菌”相似,裂皮鹅膏菌通体白色,老百姓常易误食。误食6—15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称之为“胃肠炎期”;之后患者胃肠道症状消失到达“假愈期”,此时表面上看似好转,实则造成肝脏严重损害;最后发展成为“内脏损害期”,肝脏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是导致市民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之一。每年5—7月份是灰花纹鹅膏菌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第二类是剧毒亚稀褶红菇。该菌外观上与老百姓采食的“火炭菌”“炭烧菌”极其相似。误食后10多分钟到2个小时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随之出现肌肉疼痛、酱油色尿液等症状,最后出现严重的心肌损伤。如就诊不及时,病死率非常高。该类毒菌也是导致市民中毒死亡最多的类型之一。每年7—10月份是亚稀褶红菇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第三类是日本红菇。该菌外观上与老百姓喜爱采食的“石灰菌”极其相似,容易误食。通常在食用后2—4个小时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会引起患者死亡。每年6-9月份是日本红菇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千人表演急救操场面震撼
这三类野生毒蘑菇最常见,千万不要采食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这三类野生毒蘑菇最常见,千万不要采食 2019-06-17 2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