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初心、感悟信仰、弘扬红色文化
  王卫全

  “五一”小长假刚过,笔者同市委宣传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的学员一道,踏上了延安这片令无数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近距离触摸这片革命先辈鲜血染红过的土地,对延安,我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深的理解。

  关于初心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吴起镇,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就是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光辉历程。这期间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正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发动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取得了“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彻底胜利。

  在延安清涧县袁家沟村,支部书记白发荣婆姨白玉桂为毛主席缝了一件衬衣,毛主席给了他们夫妇四块红军票,被拒收后,硬是派警卫员送到发荣家。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时,鲜明地指出,文艺为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服务。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问及毛泽东如何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率时,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青春岁月。在这里,他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寒冷的大冬天带头跳进冰水里,带领群众挖沟修坝;自费到四川绵阳学习办沼气技术,在梁家河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今年5月7日,革命圣地延安向全世界宣告,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宝塔山下每晚有一场约30分钟的灯光秀,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其中有两句话格外熠熠生辉,一句是“为人民服务”,另一句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读懂了延安的历史,就读懂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关于信仰

  小时候,觉得信仰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也是一个有点虚无的主题。而今延安告诉了我,信仰是什么。

  延安很贫瘠,这里常年缺水、少粮,工业生产也极为匮乏。

  延安也很富裕,这里最宝贵的资源是政治资源,最丰沛的财富是精神财富。以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为原生形态的延安精神,历经数十年而不衰,且不断发扬光大,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奋勇前进。

  在延安大街小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标语驻足可观。

  是什么力量让全国当时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学生跑到延安去投身革命?

  是什么力量让普通的八路军战士郝树才一天能开荒4.23亩,且一连3天保持4亩以上记录,成为远近闻名的“气死牛”?

  是什么力量让在“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的艰苦条件下,通过大生产运动,实现经济100%自给自足?

  是什么力量让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能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到硝烟弥漫的中国抗日战争前线,创造69小时连续做115例手术的记录?

  是什么力量让一位高级将领的后代,能在荒凉寂寞的梁家河一呆就是7年,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认为梁家河是“大有学问的地方”?

  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说过:“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

  信仰是什么?我想,可以理解为为了一个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为之奋斗的执著和坚守。

  关于文化

  如果说延安的自然景观是黄土地,那么她的人文景观应该是红土地了。毫不夸张地说,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红色文化在这里开花结果。在这片热土上,毛泽东许多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都在这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也在这里萌芽。

  在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堂旧址,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年历程(1921-1945年),毛泽东思想从此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当年毛主席种过的菜园静静地展示那段烽火岁月。

  在宝塔山,一尊铁马弹痕累累,向世人见证着当年惨烈的战争场景。

  在南泥湾,硕大而鲜红的党徽矗立在田垄之上,让每一位前来观摩的学员肃然起敬。

  在“四·八”烈士陵园,王若飞、秦邦宪、叶挺、张思德等遇难烈士静静地躺在翠柏丛中,毛主席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光彩照人。

  在清凉山下,延安新闻纪念馆记录着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光辉历程,人民日报的创刊号赫然在目。

  在枣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同志旧居,在古木绿茵映衬下庄严肃穆,幸福渠穿园而过,苏式小礼堂静默无言。

  在梁家河知青旧址,窑洞、马灯、絮被、土炕、红军水壶等那个年月特有的标配,诉说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来到延安,你会被这里的红色文化深深感染,从而血脉喷张、心潮澎湃,有拿枪杀敌的豪情,有握拳宣誓的激情,有挥锄刨地的热情。歌词中写道,“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近观宝塔山,并不巍峨,延河水更是河床裸露,但谁能说,宝塔山不是一座精神的高地,延河不激荡着全中国人的革命豪情呢?

  革命遗址是凝固的革命历史。今日延安就是一部党史、国史、军史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家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纵观历史长河,唯有文化永存,精神不朽!

  (作者系市新闻办主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延安学习随想
察者看台
有话就说
别再让“水晶泥” 危害孩子的健康
追寻初心、感悟信仰、弘扬红色文化
说道说道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追寻初心、感悟信仰、弘扬红色文化 2019-05-15 2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